【新兴河池 绿动文旅】都安丹阳:藤编太可爱 有“看头”更有“赚头”

中国甘肃网

  地苏镇丹阳村藤编非遗展示馆

  中国甘肃网11月22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狄东阳)“这个太可爱了,我很喜欢!”11月22日,“新兴河池 绿动文旅”——全国主流新媒体看河池采访团走进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丹阳村采访。

藤编非遗展示馆一角

  记者们走进该村藤编非遗展示馆,被形色多样的藤编“小可爱”深深吸引,纷纷挑选自己喜欢的产品,并决定购买一份带回家,作为自己的心怡宝贝或礼品赠送友人。

地苏镇丹阳村包村干部韦冬梅正在向媒体记者介绍情况

  “该镇农民以少数民族传统编织技术为支撑,将本地可再生的天然植物芒、竹、木、草、藤、水葫芦、玉米须、芭蕉叶等为原材料,以金属、塑料、纸绳、布艺、草艺等为辅,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建立手工作坊进行制作藤编。”地苏镇丹阳村包村干部韦冬梅介绍。

  采访团一路走一路看,每到一处都要询问产业发展、村民经济收入情况,看着一个个藤编从村民的手中产出,大家赞扬村民的编制技艺精湛。

丹阳村村民韦西兰正在向记者展示自家做的藤编

  地苏镇丹阳村村民韦西兰之前是做婚纱产业,2014年嫁到丹阳村后,她认为藤编是一个朝阳产业,于是他和丈夫就开始专门做起了藤编事业。她说,他们家的藤编产业年产值可达100多万元,下一步,她想借助互联网将家乡的这项产业推广出去。

  据悉,该镇的藤编已经从单一的“通帽”发展到300个系列15000多个品种,产品融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韦冬梅说,多年来当地藤编畅销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已有50多年的外贸出口历史。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镇有自营进出口权的藤编企业26家,2021年藤编产值达到2亿元。藤编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全镇竹编、仿真花编织的蓬勃发展,被广泛用于家庭、办公、旅游、节庆和艺术装饰等。 

  近年来,地苏镇党委政府将藤编产业作为庭院经济来打造,将广大农户编织工艺、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带动作用链接在一起,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体系,全村藤编产业形成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手工、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模式。

  韦冬梅说,从原材料生产制作到成品加工、仓储物流、再到贸易销售,整个产业链直接或间接带动群众约15000多户34000多人,覆盖全县19个乡镇及马山、大化都周边县区,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村民正在制作藤编

  下一步,地苏镇将以建设藤编特色小镇为目标,着力打造“党建+藤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旅游示范带,不断发展壮大藤编庭院经济产业,利用“壮族三月三”“瑶族祝著节”等传统民族节日举办“文化旅游节”“藤编文化展”、民族风情展演等系列活动,吸引游客观光,体验编织乐趣,不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据悉,都安瑶族自治县采取“一条线、一条链、带动一大片”的模式,通过盘活闲置资源与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结合,打造藤编“小庭院”经济,引领非遗文化“大潮流”。

编辑:亢兆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