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绿文章” 做活“绿经济”——平凉市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走笔
原标题:写好“绿文章” 做活“绿经济”
——平凉市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走笔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秋末冬初,平凉大地叠翠流金,美景如画。
平凉,地处黄河中上游泾渭河流域核心区,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当地坚持把推行林长制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多点发力,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让平凉的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以“长”促治压责任
晨曦微露,平凉市崆峒区土谷堆林场颉岭护林站站长马雪峰便骑着摩托车往山里赶。
“哪棵树倒了,哪棵树病了,哪里有垃圾……我都在巡山日志上有详细记录。”自林长制实施以来,马雪峰见证了林长制推动“林长治”的点滴变化。
今年,崆峒区完成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人工造林3.71万亩,退化林分修复2万亩;完成项目造林0.8万亩,栽植山毛桃、山杏88万余株,补种修复种草0.13万亩。
实施林长制,“长”是关键、“制”是核心。
平凉市共设立各级林长5078名,划定责任区域3908个,选聘专兼职林草管护员13112人。出台配套制度72项,真正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同时,建立林草、公安、检察院协作联动机制,协调解决生态资源保护、行政执法、涉林案件办理等重点疑难问题。推行林草公安部门联合加强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工作机制,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案件在全省率先完成“清零”任务。建立森林火情信息报告联动、会商研判、值班值守、应急响应等工作机制,多部门配合加大森林火警、火情、火灾案件查处和野外违规用火打击力度。
全域发力添新绿
10月20日,平凉市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崆峒区大秦乡东九村植树基地进行植树造林活动,拉开了全市秋季造林绿化工作的序幕。
在庄浪县赵墩乡裴堡村植树现场,广大干部群众挥锹铲土、挖坑运苗、培土浇水、播绿添景,精心打造优美、宜居、宜游的和美乡村后花园;
在崇信县锦屏镇杜家沟面山和黄花乡铁家沟造林现场,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开展栽苗、覆土、浇水等工作,大家尽心尽力植新苗,为全面推进林长制贡献力量;
……
“我们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造林一线,全程跟踪指导,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把控整地质量关、苗木检疫关、栽植技术关,切实提高造林成活率。”平凉市林草局造林科科长吕陆军说。
林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平凉市积极倡导全域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依托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退化草原修复治理、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林草重点生态工程,科学推进国土绿化,造林面积持续增加。
今年以来,平凉市建成义务植树基地52个2.48万亩,义务植树602万株,在提升域内森林覆盖率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全民绿化意识。
截至目前,平凉共完成造林绿化6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4.28%,实施街巷道路绿化提升工程1130亩,城区绿化覆盖度提高至42.98%。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小镇25个、国家森林乡村20个、森林人家98个。
产业兴旺提质效
“今年苹果的产量品质相对较高,地头收购价在每斤4元左右,每亩差不多收入3万元。”见到灵台县龙门乡崾岘村苹果种植大户孙高峰时,他正在果园里忙碌着。
“以前种苹果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效益不明显。”孙高峰说,几年前,他按照县里提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发展路子,及时调整果园栽培模式,如今他的几十亩果园合理搭配栽植早、中、晚多个品种,并错时销售,避免了苹果滞销。
这是平凉市依托优质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平凉市大力发展“静宁苹果”产业链,果品年产量达到215万吨,产值突破110亿元,建成了覆盖生产、加工、销售、贮藏、运输全环节的产业链体系,年出口鲜果3万吨以上,静宁苹果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品牌价值达到161亿元。
平凉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生态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累计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0个、省级森林小镇25个、省级乡村绿化示范村20个、林(果)旅融合示范点15个、林下经济示范点10个、森林康养示范点7个。
此外,当地深入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新植核桃、花椒经济林3.18万亩、提质增效14.8万亩。2022年底,全市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面积达30.88万亩,实现产值6.49亿元。
- 2023-11-14写好“绿文章” 做活“绿经济”——平凉市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走笔
- 2023-11-13平凉市在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上签约项目5项总投资123.4亿元
- 2023-11-13打造畅安舒美的交通环境 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 平凉市普通公路养护维修百日攻坚行动成效明显
- 2023-11-13【乡村行·看振兴】庄浪:万亩马铃薯收获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