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甘快看】“说”出来的新变化 ——甘肃省陇南市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纪实

2023-11-13 20:08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焦宏 鲁明 裴逊琦

  “邻居装修噪音太大”“和媳妇闹了矛盾”“村里的产业路应该翻修”……走进甘肃省陇南市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定会看到一本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台账,上面详细记录着群众的各项诉求,大到村里的规划建议,小到邻里矛盾、家长里短。谁是经办人、问题是否解决、何时解决、怎样解决都记录得一清二楚。

  现今的农村社会,组织形式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群众诉求日趋多样化,新形势、新特点要求基层治理方式需不断创新。2022年7月,陇南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总结基层做法的基础上,集成创立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并在全市3160个村、127个社区推广。民事直说“1234”,即组建1个工作机构“民事直说委员会”,明确“向谁说”;运用“现场诉说”“网上诉说”2种诉说方式,明确“怎么说”;瞄准“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3类突出问题,明确“说什么”;采取“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跟踪督办”4种解决办法,明确“怎么办”。今年以来,陇南在全市深入开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创树品牌”行动,持续在提升工作实效性、运行便捷性、服务全面性、群众满意度和品牌影响力上下功夫,全力推动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提质增效。

  “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子。”陇南市委书记张柯兵说,自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推广以来,陇南市信访总量、网上投诉、治安案件等的数量下降明显,乡村社会更和谐,乡风民风更文明,基层组织更有力,干群关系更融洽。

  通过创新场景,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让群众随时随地说、随心所欲说——

  做到处处能说事

  在武都区钟楼社区的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老人们看报下棋,怡然自乐。行动困难的老人身边有专业的陪护,一边的食堂正在准备午饭。这个占地800多平方米的服务中心由社区投入230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心理咨询、健康管理、老年陪护等服务于一体,是由社区居民多次在民事直说会上协商讨论后决定修建的。

  “钟楼社区由过去的几个村合并而来,共有4538户19526人,人多带来各类诉求、矛盾也多。”钟楼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小平介绍,社区成立由“两委”班子、团委妇联、网格员、群众代表等组成的民事直说委员会,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群众说事室”“热心大姐调解室”等多种说事平台。

  “村民有不同的诉求或者意见,可以找到相应的人或者平台来反映。”王小平说。

  为了保障群众诉求有地方表达,陇南市在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时,首要任务就是组建工作机构。目前,全市所有村(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均成立了由“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和党员群众代表等组成的民事直说委员会。

  康县望关镇党委组织委员雍艳花介绍,全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精心打造“群众说事室”11个,每月10日确定为“固定说事日”。“平时严格执行村干部值班坐班制度,确保群众有意见随时能找到人,同时建立了民事直说委员会成员常态化下访机制,将上门说和入户访有效结合起来。”雍艳花说。

  在发挥好“固定说事日”与“群众说事室”作用的基础上,陇南乡村根据村情创新说事载体与说事场景,灵活运用文化广场、群众院坝、田间地头等地,让群众说事更方便、更随意。

  徽县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休闲广场等建设群众说事室、社组说事亭、庭院说事点247个,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警民说事”“法官说法”“检察官说案”等活动;两当县针对留守老人、残疾人、特困供养人员等行动不便群体,全力推行“敲门访视代说”,建立健全乡村干部入户访视制度。

  成县全县245个村和13个社区因地制宜设置“说事点”“说事亭”“说事长廊”“心愿墙”“说事口袋”,并创新拓展民事直说方式方法,推进民事直说进“窗口”、进企业、进医院、进学校、进机关、进市场等“六进”活动,全方位推动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不断让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有的人平时聊天时候很能说,在会议室里就说不出来了。”康县望关镇沈湾村党支部书记苟龙军说,村里的留守老人较多,逢年过节村委会组织老人们聚餐,在饭桌上和老人边拉家常边说事。“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群众容易说出心里话。”苟龙军说。

  针对农村社会发生的新变化,特别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多和当前青壮年“不在村里在群里”的特点,陇南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民事直说”微信群和小程序,搭建了“网上说”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有外地游客在两当县网上说事平台上为我们景区提出意见,我们收到后立刻转交给镇政府,并及时反馈给说事人。”两当县云屏乡棉老村党支部书记汪建军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展示“陇南民事直说‘1234’两当平台”微信小程序,该程序可以用图文形式提出意见,并跟踪督办意见办理情况。作为管理员,汪建军还可以在小程序上查询全村的说事记录。

  “有事不愁没得说。”成为陇南群众常说的一句话。如今在陇南,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随时都有专门人员受理群众说事,村民小组、微网格都可以是说事的基本单元,在凉亭、广场、村民家里都能看到说事的身影,出门在外的村民通过微信群、小程序也能说事并参与村里的事务。

  让群众的诉求有人理、困难有人管,不仅要“有说必应”,还要干部主动领说——

  做到事事有人管

  “有求必应,群众的说事积极性才会更高。”在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推行之初,两当县鱼池乡乔河村党支部书记牛犇也曾疑惑,明明村民平时有很多诉求或意见,却不愿在说事会上说。

  “经过梳理考虑,真正的原因是过去‘有求无应’,村民认为说了也不管用。”牛犇说,诉求有人管,村民才愿意说。

  针对这种现象,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通过细化网格、台账管理、限时办理等方式,提升群众诉求的响应力度,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两当县仅3.9万多人,域内沟壑纵横、山高谷深,村组之间相隔很远。针对全县住户分散、集中说事难的实际,两当县着力推行“四邻网格零说”,由相邻住户组成微网格,由党员干部和能人乡贤担任联户长,联户长到联系户家中走访,搜集民情,倾听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

  “台阶路两边杂草深了,长到路面上了,草深容易有蛇,影响出行。”今年8月10日,两当县云屏乡棉老村村民姚秀红在“微网格”说事会提出建议,民事直说委员会商议后,立即决定由村干部刘文芳领办。意见提出两天后,刘文芳就组织村民将路面的杂草清理干净,姚秀红对此给出了满分评价。

  “从过去几年农村发生的一些恶性案件看,大多都是由家庭琐事、感情纠葛、邻里纠纷等一些小事引发的,其根源在于当事人缺少诉说对象、情绪缺乏释放出口、特殊群体缺失温情关心,最后导致一些小事发展成大事。”康县县委书记张书怀说。

  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把这些小矛盾、小情绪,全部纳入说事议事和领办包办范围,通过干部入户走访、提前介入调解等方式,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办、难有人帮,群众的心气顺了、怨气小了,一些平时看起来“无解的”矛盾纠纷,也随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小积怨酿成大祸的悲剧不再发生。

  乔河村村民林红的孩子和邻居小孩玩耍时发生纠纷。邻里两家各执一词,闹得很不愉快。网格干部知道后主动上门,梳理事情经过,疏导双方情绪,最终让两家人握手言和。林红告诉记者,作为外来媳妇,最担心在村里受欺负。网格干部及时、公正的调解,打消了她的顾虑。

  “邻里事、家里事很多都是私事,群众往往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不愿意去说事。”武都区蒲池乡党委书记王鸿来说,基层干部经常深入群众中间,成为群众信任的人,才能第一时间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建立健全标准化办事流程,村里能办的事立刻办,办不了的事向上转交办,形成全流程闭环——

  做到件件能解决

  “事情顺利说出来了,但是群众满不满意,关键还在于能否解决问题。”陇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登奎说。

  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制定了“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跟踪督办”4类办事方法,让村里能解决的事立刻解决,村里办不了的事按流程转交到乡镇或县里,结果及时反馈当事人,接受村民监督评价,形成办事闭环。

  徽县伏家镇伏镇村的一处晾晒场年久荒废,早已变成附近群众的“闲置场”,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村“两委”计划将其改造成一处文化广场,但已经用惯了晾晒场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事情一度搁浅。

  在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推广后,改造晾晒场的事又在伏镇村说事会上被提出。在网格员上门反复面对面交流下,所有群众都同意将晾晒场改造成小广场。在说事会的现场,伏镇村民事直说委员会现场“直办”立即安排,确定3名村干部“领办”。因为项目工程较大,伏镇村请求镇政府“联办”,并由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跟踪“督办”。目前,小广场已全面完工投入使用。

  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明确了一整套的办事流程,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可遵循操作规范,干部们说事更放心、干事更轻松。“村里办不了的可以和镇联办,还不行可以转交到县里,甚至市里,总会有方法解决问题。”徽县柳林镇庙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翠这样说。

  提升落实质效,提高群众满意度,陇南市牵住监督考核“牛鼻子”,通过顶层设计予以制度保障:建立定期统计通报制度,乡村两级每月对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判,及时公示或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定期调度制度,组建专班,每月开展工作调度,总结成绩、分享经验,寻找差距、纠正偏差;建立群众评价制度,通过走村入户、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群众评议等形式,对乡镇(街道)开展情况和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估。

  “不仅新的诉求不拖延、不积累,一批村里的陈年旧账也被解决。”徽县城关镇石佛村村民马正海说。

  事不在大小,关键在干。每办好一件事,就切实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影响力、组织力。石佛村党支部书记马龙有感而发:“过去开会叫不来人,现在大家踊跃参加。过去群众看着干部干,现在干部群众一起干。”

  通过“下情上传”和“上下沟通”,提升基层组织和乡村干部的内生动力,群众的满意度持续上升——

  “说”出和美乡村新变化

  “自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推广以来,陇南市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数量持续下降、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在陇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荣看来,“升”与“降”的背后蕴含着民事直说“说”出来的新变化。

  不少干部表示,现在说事,“家里事”“邻里事”少了,“村里事”“大家事”多了,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公益设施等公共事务成为群众“说事”的焦点和基层干部“办事”的重点。

  “有的村民提议在村里加设路灯,提升夜间照明。还有村民提出应该拓宽道路方便行车。”两当县金洞乡党委书记康晓棠介绍,近年来金洞乡发展乡村民宿,不少村民主动询问游客的感受,在说事会上反映。

  “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的推广在客观上形成了责任倒逼机制,促使干部主动转变作风。”徽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海斌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陇南市聚焦提升村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狠抓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突出把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作为乡村干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实践平台。

  “基层干部在一次次进村入户、了解群众意愿、化解矛盾纠纷、解难题办实事的过程中,身上有了‘泥土气’,说话有了‘人情味’,无形中消除了和群众之间的隔阂,群众对干部也越来越认可、越来越支持。”两当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瑞稳说。

  “我们的工作导向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群众找干部向干部找群众转变、回避问题向直面困难转变、目光向上向身子朝下转变。”云屏乡党委书记吕彬说,她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她每次参加说事、走访的所见所感,已经记了厚厚的一本。

  从“下情上传”到“上下沟通”,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正在成为高效畅通的政策宣讲平台。

  成县店村镇采取多种方式,向群众宣讲移风易俗相关政策。今年4月8日,店村镇折庄村折正红、何慧娟夫妇在女儿的出阁宴上,退还男方彩礼9万元。党员带头“零彩礼”嫁女的事迹,成为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创推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成县坚持把关心关爱一“老”一“小”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在成县小川镇西狭村办起了“人民食堂”,全县17个乡镇积极动员返乡大学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采取举办“暑期辅导班”“假日托管班”等方式,配合镇村两级党组织开展结对帮带、定点辅导,解决了村上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存在的难题,得到当地党员群众一致好评。

  “民事直说像一个强磁场一样,激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吸引广大党员群众向党组织靠拢,在基层形成一个个红色堡垒。”伏家镇党委书记锁宝林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要不断丰富拓展内涵、优化机制流程。通过大力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让中央的决策部署在乡村落实,让农民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大事要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提供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保障。”张柯兵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群众关心身边事的“说事”“办事”中,陇南大地上展开了一幅治理有效、产业兴旺、干群融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