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链”上平凉①】打破产业“天花板”
编者按: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也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相对富集的资源优势,为平凉市聚力打造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平凉红牛、静宁苹果、设施蔬菜、中医中药、绿色建材、智能制造、文旅康养、生态环保“九大重点产业链”提供了便利条件。
近年来,平凉市以“三个基地、两个示范区”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链链长制,通过“链”上发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迭代更新,着力构建多产并举、多元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力打造陇东南经济带重要增长极。
今年前10个月,平凉市实施省外招商引资项目431项,到位资金363.06亿元,同比增长102.58%。新签约引进省外项目373项,签约593.93亿元,同比增长27.9%,开工356项,开工率95.44%,到位资金290.58亿元,资金到位率48.92%……
如何打破产业天花板?怎样让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得更深?产业聚集的强磁场如何造就?央广网记者走进平凉市1区1市5县,探寻平凉市“九大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密码。
央广网兰州11月13日消息(记者 逯文婕)2021年11月,平凉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审时度势作出聚力打造九大重点产业链的战略安排。
近两年来,平凉市九大重点产业链高速发展,扮演着拉动地区生产总值重要抓手的角色,已成为平凉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与命脉。
更为重要的是,在九大重点产业链全速推进的过程中,平凉市始终保持战略清醒、把握战略主动。如何保持发展势头,破解上升瓶颈?平凉市未雨绸缪,自始至终保持着高度的竞争意识和思考能力。
记者在平凉市采访时看到,通过壮大产业规模,赋能高价值环节,做好头尾相接三篇大文章,平凉市给出了打破产业“天花板”、确保持续增长的“平凉办法”。
在壮大规模上提速
“我们对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提供奖补政策,新建砖混钢架结构日光温室每座补助4万元,新建钢架大棚每座补助0.5万元。”泾川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夏爱军介绍,截至目前,泾川县已累计建成设施蔬菜园区51个、建成日光温室1203座、钢架大棚5945座。
泾川县设施蔬菜长势良好(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
在设施蔬菜规模化发展方面,平凉市集中建设泾河、汭河流域两大蔬菜产业带和黑河、红河、达溪河、神峪河、水洛河、庄浪河、葫芦河流域七个蔬菜生产集中区。今年,平凉市计划新增设施蔬菜4100亩,总规模将达到5万亩,蔬菜面积稳定在41万亩以上。
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平凉各县(市、区)制定了设施蔬菜补助政策,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每座日光温室补助4万元到6.5万元,今年新建成日光温室995座、钢架大棚3016座。
“以前在自家院子里养牛最多3至6头,自从搬到村上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后,我家的养牛数量已经增加到18头。”华亭市河西镇建沟村养殖户兰永高兴地说,“养殖小区空间宽敞、设施齐全,大大增加了我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
河西镇建沟村绿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530万元,占地40亩,建成人畜分离养殖小区1处,标准化牛舍24座,配置青贮池、干粪晾晒厂和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为扩大养牛规模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该小区肉牛养殖区存栏187头,相比入驻小区之前,农户牛存栏量增长了50%以上。
华亭市河西镇建沟村绿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区一角(央广网发 平凉市委宣传部供图)
“藏牛于户,我们坚持走‘人畜分离,小群体、大规模’和‘适度规模发展’的华亭模式。”华亭市畜牧兽医中心主任李昊介绍,近年来,华亭市按照“政府补贴建场、群众分户养殖、合作社管理运营”的发展模式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人畜分离养殖小区22处,引导养牛户“退户入区”,累计培育养牛重点村28个、10头以上养牛大户1736户。
在平凉红牛养殖方面,平凉市深入实施“万千百十”扩繁计划,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培育万头养牛乡镇5个、创建千头养牛专业村18个,累计建成规模养牛场349个,扶持养牛大户1.6万户,牛饲养量70.79万头,存栏51.98万头,出栏18.81万头。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灵台县大力推动具备增产潜力的煤矿尽快释放产能,稳步扩煤取得明显成效:邵寨煤矿新增产能120万吨/年;安家庄煤矿开发在即;百里东南部煤矿力争2024年底取得核准并开工建设;唐家河、南川河、灵北煤矿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管中窥豹,作为国家级陇东能源基地核心区、全省最大的煤电化产业基地,平凉目前煤炭产能达到2718万吨,占到全省的近一半。目前,全市共有22对生产矿井,其中,大中型矿井占到60%以上,开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立足煤炭资源禀赋,平凉加快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步伐,新周煤矿全面恢复生产、五举煤矿联合试运转启动、新安煤矿产能核增报告上报国家待批,力争到2025年,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3500万吨。
聚焦高价值战略环节
“平凉红牛优质高档雪花牛肉可以对标日本和牛,卖到每斤1000元左右的高价。”平凉红牛研究院院长胡俊伟说。
育种是平凉红牛产业能否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加产业附加值的重要一环。据胡俊伟介绍,育种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基因编组技术,固化“平凉红牛”基因,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肉牛品种,进一步提升“平凉红牛”A4级以上雪花高档肉的产出比例。
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俯瞰图(央广网发 平凉红牛研究院供图)
为加快平凉红牛新品种培育进程,早在2018年,平凉市委、市政府就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院地联合育种攻关,建成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目前,基地筛选平凉红牛育种核心群420头,各县(市、区)组建育种群3000头,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2%。
“牛肉经过排酸切割,按照不同部位售卖,可以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一头普通牛经过分割可以增值3千至5千元,而带雪花的牛肉,雪花等级越高,增值空间也越大。”甘肃旭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强说。
在提高肉牛品质的基础上,平凉还聚焦牛肉分割加工环节,按照标准化技术规范加快推进龙头企业生产线工艺改造,建成肉牛屠宰及分割精深加工生产线7条,年屠宰分割能力达到15万头,助推平凉红牛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平凉市新世纪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以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为契机,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发出透水砖等一系列新型建材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实现雨水的自然下渗、积存与再利用,因此即便新型建材的价格相较普通规格产品略高,但市场前景依旧可观。
平凉市新世纪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生产线(央广网发 平凉市新世纪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做精“挖潜增效”文章,鼓励引导建材企业加快向“高新特”方向发展,平凉绿色建材产业实现了由原材料工业向新型建材制造的转型。依托煤电产业链和陶土、石灰石等资源深度开发,平凉市着力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废资源二次利用,初步形成以新型干法水泥、节能石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保温材料、煤矸石烧结砖等为主导的建材工业体系。目前,全市建材供给侧制造企业达到16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户,2022年完成规模以上建材产业产值28.64亿元。
“中药材精深加工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平凉市青松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经理张凤琴介绍,公司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中药饮片联动生产线和中药材细胞破壁技术,有效提升了中药饮片品质,去年共生产中药饮片325种3000吨,产值超过3000万元。
提升中医中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中药材深加工项目落地,平凉市聚焦中药材高价值环节,陇药皇甫谧制药公司投资4800万元对中药饮片生产线扩建;平凉市铸康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000万元对中药饮片生产线技术改造升级;庄浪县韩店镇招商引资0.8亿元推动关山中药材种植加工园二期建设项目……2023年,平凉市共谋划中医中药产业项目49项,概算总投资33.9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0.44亿元。
头尾相接集群化发展
产业链条越长,产业的集聚效应越强,产业发展的潜力就会越高。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平凉市以延链补链强链为导向,以链式布局激活“聚变效应”,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坚持‘煤头化尾、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全链条发展,全力以赴抓机遇、扩投资、提质效,走出一条具有平凉特色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平凉市委书记王旭说。
华亭煤业集团年处理60万吨甲醇制20万吨聚丙烯项目年可生产聚丙烯16万吨,实现煤炭“从黑到白”的蜕变。以此为契机,华亭市多次赴宁夏永润集团对接洽谈,促成20万吨聚丙烯高值化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延伸产业链实现“煤头化尾”集聚发展的可行之路。
华亭市聚丙烯高值化产业园俯瞰图(央广网发 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
“项目计划投资2.5亿元,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已完成汽车改性料和低烟无卤电缆料3条生产线。”华亭工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吕飞介绍,聚丙烯可以用于制造塑料制品,也可用于合成纤维。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由燃料向精细化多元化原料、材料转型,为华亭煤化工全产业链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目前,华亭市已逐渐打造形成了“煤制甲醇—聚丙烯—供水管材”“煤制甲醇—烯烃—精细化工产品”“煤制天然气—合成气—清洁能源”“煤制合成氨—尿素”等产业链条。
持续推进“首位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平凉市紧盯“三类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积极对接招引环氧乙烷、可降解塑料等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企业,打造精深精细的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
在静宁县城川镇德美冷链物流园的智能分选线上,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经过清洗、筛选、称重,分成不同等级并最终装箱发货。
“这套系统不仅可以检测果面着色情况、外表瑕疵、果形端正程度等,还可以检测每个苹果的糖度、酸甜比等。”德美冷链物流产业园副总经理郭双子说,“产业园实现了集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藏、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有效促进了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德美冷链物流产业园智能分选线(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
德美冷链物流产业园是平凉市全面释放静宁苹果产业能级,践行“农头工尾”的缩影。目前,平凉市静宁县、庄浪县纳入国家苹果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核心区,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培育德美、常津、贡禾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8家,果品贮藏、加工、包装、运销等关联企业289家,果品年仓储能力116万吨,果品加工能力19.2万吨;建设分拣、清洗、包装等生产线23条,建成西部最大的纸制品包装基地,年生产纸箱3.3亿平方米;培育保鲜贮藏、冷链物流企业180多家。
“我们公司建成年产500吨酱卤肉及牛肉副产品中央厨房,实现年加工牛肉500多吨、牛骨及副产品1000多吨。”平凉市伊通清真肉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兰亮亮说,深耕牛肉精深加工是平凉红牛迈向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做好“畜头肉尾”增值文章的关键一步。
平凉市伊通清真肉制品有限公司牛肉产品展示(央广网发 平凉市伊通清真肉制品有限公司供图)
聚焦优质高端肉牛市场,加强产业链建设,持续发力扩大平凉红牛品牌的发展空间。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白振海表示,要带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多元增值;要深入实施国家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和“甘味”品牌营销战略,推动特色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目前,平凉市先后培育旭康、伊顺祥等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培育企业品牌15个,开发平凉红牛肉制品、革制品、骨制品等6大系列120多种产品,注册牛肉类商标68个,建成平凉红牛中央厨房等高端品鉴体验店6家,在中大型城市培育产品销售网点60多个,进一步提升了平凉红牛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聚焦未来,平凉锻造产业竞争优势,顶格推进9条重点产业链发展,以2026年为期,大手笔擘画了一幅产业蓬勃发展的宏伟蓝图:通过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打造一个五百亿级、若干个三百亿级、二百亿级、一百亿级和十亿级产业集群。
- 2023-11-13【甘快看】“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甘肃站获奖名单出炉
- 2023-11-13【甘快看】甘肃象棋史上首个全国冠军诞生 时隔36年陇原再出象棋“国家大师”
- 2023-11-13【甘快看】喜讯!兰大一院选手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喜获佳绩
- 2023-11-13【甘快看】大漠戈壁里坚守25年的新华“夫妻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