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业格局加速重构 产业集群持续壮大
酒泉举全市之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大文章
甘肃金风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龙源玉门20万千瓦风电项目基地已投运的风电机组。 谢沛宏
建设中的甘肃酒泉瓜州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 徐磊 马白玉
在正泰新能酒泉基地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在调整生产数据。 谢沛宏
中复碳芯电缆(酒泉)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高模量拉挤复合材料生产项目。
欧昊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项目生产线在生产高效异质结电池片。 谢沛宏
董文龙 张花
首航高科来了。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100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矗立在酒泉敦煌市的茫茫戈壁上。
广东金刚玻璃来了。2022年4月12日,这家更名为甘肃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公司,将总部和生产线从广东汕头“打包”搬迁至酒泉市肃州区。
陕煤集团紧随其后,带着全国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奔赴酒泉玉门市。
三峡能源也来了。今年10月,全球首个“双塔一机”风光热储一体化项目——三峡恒基能脉7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东、西双塔在酒泉市瓜州县全面封顶。
近年来,宁夏宝丰、中能建数科、浙江运达、日月重工、广东欧昊、浙江正泰、青骐骥等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头部企业齐聚酒泉,投资兴业,组成了国内最齐全的陆上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进一步连接和延伸了酒泉风电、光电、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六大产业链。
眼下,更多的“参赛选手”抢抓“双碳”机遇加速入场。11月11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专题活动在兰州举行。当天,酒泉市与众多企业达成17个项目的合作协议。一重风电、南高齿等企业纷纷开启在酒泉谋划布局新征程,正泰、艾郎风电等企业谋划扩规升级。
今年以来,酒泉市共签约工业项目224个,引进到位资金236.65亿元。产业承接转移如火如荼,一批批创新性强、带动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化工等产业项目正在成为助力酒泉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而酒泉也在与企业“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积极推进强工业行动,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和惠企强企政策,搭建承接平台,优化产业环境,以更加开放、更加主动的姿态承接产业转移,将共创高质量发展新未来的路越走越宽。
承接产业转移,酒泉凭什么?
酒泉资源禀赋突出,底气足。作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发祥地的酒泉,如今已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能源战略通道,也是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开发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风能、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11亿千瓦。丰富的风光资源为酒泉推进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优势。酒泉藏金烁银、矿产富集,已探明矿产97种,铬、钨、菱镁、花岗岩等15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特别是作为新能源装备制造原料的硅石、石墨、矾,储量排名全国第三。酒泉还是戈壁生态农业的发源地,被誉为“天然种子繁育场”,戈壁生态农业面积占全省的46%,蔬菜制种供种量和出口量占全国的50%,花卉制种供种量占全国的70%。
酒泉区位优势明显,通道畅。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2%,处于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四省区交汇地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甘肃向西开放的门户,也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境内西气东输、西油东运、西电东送等国家战略廊道贯穿东西,敦格铁路、酒额铁路、肃州区至航天城一级公路和国道215线通达南北,敦煌莫高机场、嘉峪关酒泉机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通航,还拥有我省唯一的边境口岸——肃北马鬃山口岸,地理区位条件和空间承载能力优势显著。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双碳”战略目标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酒泉作为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地位愈发凸显。
酒泉产业基础扎实,动能强。酒泉是我省确定的两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经济连续4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总量位居全省第三,荣膺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近年来,酒泉积极抢抓“双碳”机遇,坚持基地化推进、大电网外送、全产业链发展,围绕“1246”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推动形成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浓厚氛围。目前,已形成了以玉门、瓜州、肃北为核心的规模化、集中连片式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以金塔红柳洼、肃州区东洞滩、敦煌七里镇为重点的3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全市新能源累计装机2202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85%,新能源装机总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酒泉市还着力培育壮大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在酒泉经开区集中布局六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紧盯全球全国新能源装备头部企业,谋划新能源装备制造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甘肃省酒泉市全产业链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被列入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
承接产业转移,酒泉接什么?
84年前,酒泉玉门诞生了中国第一口油井,留下了“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的佳话。26年前,酒泉市在玉门建设了甘肃省第一座试验风电场,及时转换能源赛道,陆续构建多点支撑、多极驱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工业结构从“一油独大”向新能源、现代化工、矿产品加工和核产业四点支撑的形态加速推进,二产在GDP中比重达到44%。
如今,酒泉市已有4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3户,总量居全省第二;拥有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规模最大、技术路线最全的光热基地,光伏装备上下游产业链条已全面打通;汇聚了不同储能技术路径,试水氢能装备制造项目填补了西北地区氢能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此外,为提升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酒泉市正持续构建新能源高占比电源系统,打造多能互促新能源基地,逐步解决调峰、输出、消纳三大瓶颈制约因素。
“十三五”以来,酒泉市以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电力装机规模持续扩大、能源供给稳步提升、能源消费平稳增长、电力主网架和农村电网不断完善、就近消纳能力稳步提升、调峰能力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期间,围绕风能、太阳能、水电、生物质能、核电等重点新能源和石油开采加工、煤炭开采加工等传统能源领域,酒泉市将持续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开拓产业发展新路径,打造高比例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千亿级规模的清洁能源产业链,推动酒泉清洁能源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立足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目标,酒泉市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工业四大主导产业之首,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力争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全力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区,以更加亮眼的成绩作答南北携手、东西合作的区域联动发展命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酒泉将进一步发挥优势、建好平台、营造环境,重点引进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打造全国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和销售中心,推动酒泉乃至全省产业格局加速重构、产业发展多点开花。
承接产业转移,酒泉怎么做?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是酒泉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而承接产业转移,对促进酒泉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融入新发展格局意义非凡。
近年来,酒泉市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遗余力抓招商、引项目、促落地。制定出台《2023年招商引资攻坚战行动方案》《“6+2”产业链招商“作战图”实施方案》《县市区及酒泉经开区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市直部门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办法》《第三产业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全员招商引荐人奖励办法》和《招商引资若干优惠政策》。全市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按月调度、季度考核、半年盘点、年终总评”机制,招商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目标导向更加明确,人员力量更加充实,任务落实更加有力,工作成效更加凸显。
全市上下坚持引进与服务并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在土地预审、环评、安评等手续办理方面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全流程做好项目跟踪服务。从项目洽谈、签约、选址、手续办理到项目落地建设等全过程,由专人跟踪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对兰洽会及省级重要活动中已签约项目严格落实项目包抓责任制,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实行清单管理。紧盯业主关切和急需协调解决的难点堵点问题高位协调、合力推进,凝心聚力创建良好营商环境,切实提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确保招商项目签约一个、落地一个、建成一个。积极引导各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为各类项目的入驻提供良好条件。持续落实《酒泉市激励工业和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兑现奖励资金,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近年来,酒泉市围绕全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创建,聚焦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等新能源高效综合利用,积极引导支持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职业技术学院等科技创新主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广应用,科技赋能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攻关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增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利好接踵而至。党中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作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酒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建设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支持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具有相对优势的酒嘉等地率先发展,建设酒泉区域中心城市,扩大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规模,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等重点任务,为酒泉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让酒泉壮大产业集群、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信心更足。
如今,酒泉的戈壁不再空旷,风力发电机组成的“白色森林”整齐划一,光伏发电板汇聚成的“蓝色海洋”璀璨耀眼。一条条输电线路飞架南北,一个个工业园区分布东西,这是酒泉为河西走廊的茫茫荒原描摹的“绿色”景观。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这些“绿色音符”将愈加响亮,合奏出酒泉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