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关键“考题” 书写为民“答卷”——2024年甘肃法治建设工作综述
原标题:答好关键“考题” 书写为民“答卷”——2024年甘肃法治建设工作综述

参加2024年全省依法治省业务骨干培训班的学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24年11月7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刘强 摄
学习宣传贯彻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做法在全国推广交流;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水平整体上走在全国前列;
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战果位居全国前三;
在全国首创搭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一键举报”平台;
……
2024年,甘肃法治建设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动“一规划两方案”督察整改为重点,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为牵引,以落实省委依法治省工作部署为抓手,蹄疾步稳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答好关键“考题”,书写为民“答卷”。一年来,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法治获得感,折射出法治甘肃、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高度、广度、力度和温度。

兰州市城关区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一角(资料图片)。兰州市委政法委供图
坚持思想引领有高度
2024年4月,十四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扎实开展学习培训、宣传普及、研究阐释,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沐思想之光,循法治之道。全省各地各部门在深化全面依法治省的扎实实践中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和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走出甘肃特色。
——“三大阵地”强化宣传解读。我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在《甘肃日报》开设专栏、升级“法治伴你行”电视栏目、优化依法治省工作专网——法治甘肃网,全力打造学习宣传引领新高地,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全面依法治省工作实践。
——“三大基地”深化研究阐释。立足红色文化大省资源禀赋、聚焦新时代法治甘肃建设重点任务,我省充分发挥三个“甘肃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基地”作用,持续在特色法治文化资源方面系统探源、创新研究,《南梁红色法治文化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渊源传承》等一批重点课题评审结项、编纂出版。此外,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法治合作高端论坛”等活动,纵深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阐释研究。
——“述考督责”压实主体责任。我省坚持把拧紧责任链条、压实主体责任作为助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抓手,创新开展“述学、述评、述督”相结合述法新模式,推动全省3.4万余名领导干部述法。健全完善法治建设与省管领导班子同步考核机制,将法治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重要依据。抓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实地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动态清零,建立首批省级法治督察专员储备库,在全国率先出台《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协作配合工作办法》。通过建构“述考督责”全链条贯通的责任闭环,推动中央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和依法治省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观摩兰州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理一起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2024年9月23日拍摄)。兰州中院供图
服务中心大局有广度
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2024年,全省各地各部门围绕中心大局,以法治的“确定性”促进预期之“稳”,以法治的“保障性”夯实信心之“基”。
2024年3月,省委召开主动创稳推进会,强调把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抓手,聚焦动态创稳、常态创稳、法治化创稳、刚柔并济创稳、群防群治创稳,全领域、全周期、全要素做好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工作。
一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在平安甘肃、法治甘肃建设的生动实践中躬身笃行,攻坚化解现实矛盾问题,扎实推进乡镇(街道)主动创稳……2024年,全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现发命案均实现大幅下降,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营商环境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2024年,我省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部署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
出台《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集中整治涉企突出问题,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规章及政策性文件123件,依法化解涉企重大案件125件;
在全国首家搭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键举报”平台,受理各类问题线索640件,有效办结率90.2%,群众满意率96.1%;
实施“积案清理”集中攻坚、“陇原风暴”执行、“纾困减负”等专项行动,执行到位金额807.3亿元,发放案款109.62亿元。
2025年省两会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备受代表委员“点赞”,引发广泛热议。这是我省法治建设年度“成绩单”的一个缩影。随着各地各部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法治“硬功夫”支撑营商“软环境”的效果进一步显现,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张掖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在张掖中心广场开展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2024年5月15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马兴国 摄
法治政府建设有力度
各级政府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是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感受公平正义最直接的国家机关。
2024年,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朝着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久久为功、接续发力。
2024年8月17日,北京,第二届“行政规范性文件法治化和高质量建设研讨会”召开,我省受邀代表分享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的做法及其立法经验。在此之前,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规章动态清理机制,成立全国首家行政规范性文件研究中心,创出行政规范性文件理论研究的“甘肃经验”。
“感谢徽县人民政府为我解决了信息公开问题,我对调解结果很满意。”2024年11月,在陇南市徽县司法局复议调解室,申请人刘某向县司法局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至此,该起行政争议案件通过“复议+调解”方式,取得了“案结事了人和”的实质性效果。
2024年,我省持续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打造全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甘肃样本”,任命首批省市县三级行政复议员,在全国首家制定行政复议工作规定,创新出台甘肃省行政复议员管理办法、行政复议辅助人员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开展行政复议员队伍试点工作。一年来,通过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省新收行政复议申请6965件,同比增长111.3%。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024年以来,我省积极推动构建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探索形成“12591”工作架构,创新出台《行政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工作衔接若干措施》等14项制度机制,被司法部确定为全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省份。
一项项改革举措接续落地,一个个金字招牌持续擦亮,我省法治政府建设有力有效、纵深推进,给人民群众带来稳稳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省检察院、兰州市检察院、西固区检察院干警联合开展普法进企业宣传活动(2024年5月17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南茂林 摄
普法依法治理有温度
2024年11月,敦煌市司法局沙州司法所所长谭振宏被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多年来,她扎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一线,宣传法律知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诠释着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
谭振宏,以女性独有的魅力,为群众真切感知法治获得感打开“第一窗口”,亦为全省法治社会建设鲜活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2024年,我省创新出台《甘肃省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意见》,实施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五大工程”;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打造首个司法部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
全力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加快推进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七中心”合一;
……
全省各地各部门持续强化普法工作监督指导、深化基层综合治理、夯实法治社会建设根基,普法依法治理的温度在陇原大地浸润、升腾,一件件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更加具象、可感。

肃北县马背普法小分队奔走在普法宣传路上(2024年5月21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摄
与此同时,通过省委政法委、省民委、省司法厅主办的“法润石榴花 幸福千万家”等全媒体采访活动和常态化宣传报道,让“马背普法”等普法品牌,“一碗奶茶”调解法等基层治理经验在全国宣传推广。
今年是中央“一规划两纲要”和我省“一规划两方案”收官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和关键时间节点,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实践,必将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刘强 李晓云 实习生 王苗)
- 2025-02-28兰州不动产登记再推十八项便民利企新举措
- 2025-02-28兰州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再推18项便民利企举措
- 2025-02-28新版食品安全国标正式实施 兰州产面包糕点告别脱氢乙酸钠
- 2025-02-28甘肃省将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