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洋洋乐器大观 煌煌音乐史诗——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复排亮相甘肃侧记

2023-11-06 11:38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兰琴

  当玄奘西行的故事遇见音乐,当每一件乐器被赋予角色而开始对话,当时而空灵悠远、时而波澜壮阔的音乐在震撼人心的舞台视觉冲击下,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故事缓缓淡出,意犹未尽的观众席上掌声雷动,喝彩声不绝于耳……

  近日在甘肃大剧院,全国首部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复排移植后的首演大获成功。

  这场在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家及众多少数民族器乐演奏家的加盟助阵下,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央民族乐团指导、甘肃演艺集团承办、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协办、甘肃省歌舞剧院承担演出的器乐剧,由著名青年作曲家姜莹担任作曲、编剧、总导演,著名导演冯小宁担任艺术顾问,经过精雕细琢般地打磨和复排之后惊艳亮相,成为甘肃文艺唱响“一带一路”华美乐章的又一个响亮音符。

  汇聚民族乐器,展现中外传统乐器交流融合

  “这是堂最好的音乐课,还能见识这么多民族乐器,听到它们不同的声音……”当晚的观众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欣赏剧目的同时借机让孩子学习音乐。

  这部剧是丝绸之路上中国各民族乐器、中外传统乐器的一次历史大融合,集中展现的乐器数量让人赞叹。

  胡琴、琵琶、唢呐、管子等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乐器逐一登场;艾捷克、热瓦普、冬不拉、库布孜、萨塔尔、手鼓、鹰笛等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的乐器悉数呈现;笛、箫、阮等民族管弦乐队的常用乐器频频亮相,最引人注目的是敦煌古筝、莲花阮、凤首箜篌等十余件敦煌复原乐器。

  乐器演奏、舞台表演、多媒体影像共同演绎音乐史诗

  所谓民族器乐剧,就是以民族器乐作为表演主体来讲述完整戏剧故事的剧种。一支笛、一架琴,都要被赋予戏剧功能,成为“会说话的角色”。而民乐演奏家也不只单纯演奏音乐,还要演绎人物,成为舞台角色。

  《玄奘西行》汇聚了各民族器乐的同时,通过《问路》《遇险》《雪山》《如梦》《大唐》15个章节,生动讲述了玄奘西行的故事和中国音乐的前世今生。

  全剧不仅让人听着着迷,也看的过瘾,多媒体影像设计为让舞台视觉效果“锦上添花”。

  当《遇险》一幕中,西域沙漠中席卷而来的沙尘暴从舞台上一泻而下,观众直呼“太逼真了”“好吓人”……

  《玄奘西行》力求守正创新,在乐器演奏、舞台表演、多媒体影像设计的共同“加持”下,完美演绎了一代宗师舍身求法的故事。

  弘扬“玄奘精神”,讴歌“一带一路”

  《玄奘西行》弘扬了玄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潜关》《遇险》《祭天》等章节通过精心构建的故事情节,表现了玄奘在西行路上历尽磨难初心不改坚定和执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国人戮厉奋发。

  为了合力把《玄奘西行》打造成为弘扬丝路精神、推动丝路文化交流融合的经典剧目,中央民族乐团于2021年携《玄奘西行》在敦煌演出后,将该剧价值360万元的乐谱、舞美、道具和服装悉数捐赠给甘肃省歌舞剧院,并指导甘肃省文艺院团实现该剧的常态化演出。随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向甘肃省捐赠价值60多万元精心复原的敦煌古筝等19件仿唐代古乐器,支持《玄奘西行》在甘肃的落户演出。

  在甘肃省文旅厅、甘肃演艺集团的组织下,甘肃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开始了两年多的《玄奘西行》复排工作。

  推出文艺精品力作,打造甘肃文化名片

  传承“玄奘精神”,为了成功移植复排《玄奘西行》,甘肃文旅系统自上而下,以“文旅铁军”的作风完成了复排,就是为了使其在保持原有高艺术水准的同时,更具甘肃特色、敦煌特色和丝路文化特色,将其打造成为弘扬丝路精神、推动丝路文化交流融合的又一精品力作。

  期间,在导演姜莹的带领下,完成了演员选定、乐器变更,并进行了2个月的集中舞台及台词训练;为高度还原玄奘西行取经沿途民族器乐演奏,对演员进行了各种乐器训练和学习;在疫情期间也是“停工不停功”,最终对该剧演出人员进行适当精简、对部分乐器进行修缮及更换、对演出细节及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

  2023年,甘肃省歌舞剧院申报此剧为省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扶持项目获批。

  《玄奘西行》的复排移植是当代音乐家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用民族器乐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艺术实践,也是在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背景下,中直院团对地方院团精准扶持、深入合作交流的一次成功探索,对我省文艺事业和民乐创作发展及人才培养,为新时代甘肃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甘肃演艺集团供图,郭一/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