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点滴服务显情怀 大山深处映初心——记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刘汉朝

2023-10-26 10:23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不辞生死寻常事,多少功名笑看中。

  8年前,一头扎进森林密布的深山,刘汉朝不曾想过,有朝一日,他的事迹与姓名会被榜告天下。

  瘦高的身材,一副近视镜后,藏着一双深邃的眼睛。不善言表的他,给人一种心事重重的印象。

  兴许,看过记录他工作日常的短片《大忙人》的人都能窥得一二。

  他的心里,也许萦绕着的是王家的纠纷、李家的柴火,也可能是张家的田埂、赵家的电线……

  平凡的工作、平凡的日常,平凡的为人民服务中,刘汉朝的事迹飘出了大山,传遍全国警界。

  这其中,有他对“人民警察”这个职业炽热的爱,也有他鲜为人知的夙夜在公的苦。

  三尺讲台塑秀才

  曾经,刘汉朝有两个梦想。谈起这两个梦想,刘汉朝的双眼里满是向往。

  “小时候,我的学习特别差,考试不超过30分。”回想几十年前,刘汉朝苦笑着说,父亲为了让他的成绩有所进步,每天晚上盯着他写作业,一遍又一遍。

  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小小的他便懂得了立志学习。在日复一日的勤学中,刘汉朝的成绩直线上升。到四年级时,已然成为全班第一名。随后,他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初中。

  刘汉朝说:“那时候,就有了第一个梦想——上大学。”

  刘汉朝对大学校园的渴望,异于常人。然而,出生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又差的他,大学梦只能是一个梦。

  由于家里负担不起上大学的费用,刘汉朝在父母的劝说下,选择了报考中专。他说:“家里只有1.2亩山地、0.2亩水浇地,日子特别困难。那会儿,中专毕业就有工作,可以马上改变生活现状,而上大学,只会让本就困难的家里雪上加霜。”

  就这样,2001年刘汉朝从陇南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在距离武都城区十多公里外的一所中学当起了老师。

  站上三尺讲台,从此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刘汉朝最先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由此,他对自己的学生非常严厉。

  “每次上课,我都拿着一把戒尺,学生们看着我那条又宽又长的戒尺,都心存芥蒂,不敢淘气。”刘汉朝说,校园里转一圈,谁要是听着哪个教室里传来的背书声又密又响,那一定是他的课。

  有一年,刘汉朝担任初三的班主任,但带的是政治和历史课,班里有一名学生只有这两门课成绩突出,其它课程成绩极差。刘汉朝不得不三番五次地找该学生谈话:我的课你能学好,其它课一定也能学好。

  在刘汉朝反复的劝说和鼓励下,该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

  “中考时,我想着他考不上,都没有查他的分数,不曾想他竟然跑到学校来感谢我,说他考上高中了。”刘汉朝说,大学毕业后,这名学生毅然选择了从事教师工作。

  更令刘汉朝没有想到的是,这名学生拿到第一份工资后,给他转来了500元红包。并留言:刘老师,如果不是您,我没有今天,谢谢您。

  “我告诉他:你别给我发钱,我不会收的。拿到第一份工资,你首先应该感谢的是你的父母,给他们买件衣服也好。”刘汉朝笑道,“结果他说:我已经给父母打钱了,也买了衣服,已经寄起了……”

  “这才像我的学生!”刘汉朝这样回复。

  育人先育德。教书育人的十多年里,刘汉朝始终把育人作为首要任务,严厉中含着温情,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曾经,他的学生们自发相约一起,感谢这位恩师。当刘汉朝推开门,看到一众学生捧着鲜花向他涌来时,不禁泪流满面……

  站在三尺讲台,刘汉朝竭尽全力让学生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为社会培育优秀人才的同时,也锤炼了自己严以律己、夙夜在公、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

  然而,彻夜明亮的书桌前,批改作业的劳累后,刘汉朝的另一个梦想始终召唤着他。

  十里山路为民情

  2015年,公安系统面向全省年轻公职人员招考警察。

  消息传来,刘汉朝彻夜未眠。

  彼时的他,经过13年讲台锤炼,已经从一个毛头小伙蜕变为成熟稳重、素养又高的人民教师。但那个埋藏了十多年的梦想,在内心深处躁动,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上大学的梦再也圆不了了,即便是上在职研究生,也无法实现对大学校园生活的渴望。”刘汉朝说,“不过,实现军旅梦的机会来了。”

  那一刻,魂牵梦绕的制服梦,刘汉朝再也不想错过。

  他说,自他记事起,曾经当过兵的爷爷便一直给他讲部队的故事。

  征战沙场、为国尽忠,即便马革裹尸,不负中华好男儿。那些军营的故事,在幼小的刘汉朝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初中毕业时,刘汉朝就曾表达了强烈的从军愿望,但鉴于是独子,父母未能放他走。

  “去不了军队,警营也一样。”刘汉朝说,听到招考消息后,他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妻子商议。

  面对丈夫的提议,同为教师、一向支持刘汉朝的妻子果断回应:咱两一起考。

  然而,考虑到孩子还小,刘汉朝的妻子最终放弃了考入警营的决定,但刘汉朝却坚定地迈出了这一步。

  “买书,恶补相关知识,一定不能错过。”就这样,刘汉朝于2015年6月成功进入警队。

  “考上警察后,我们集中培训,那时候还没有警服。培训结束的那天,队里下发了警服。你是不知道啊,拿到警服的那一刻,我有多激动……”回想起圆梦的那一刻,不善言表的刘汉朝瞬间变得滔滔不绝。他说,“我抱着衣服就往宿舍跑,恨不得立马穿在身上。”

  随后,刘汉朝火速换上警服,各种“自拍臭美”,并将自拍照第一时间发给妻子、父母,以炫耀自己“帅气”的英姿。

  激情褪去,刘汉朝背起行囊,离开了城里的家,毅然向着120公里外的裕河乡进发。

  当时,裕河派出所正在筹建,一位老民警带着10名刚考入警队的“新警”租住在民房办公。

  派出所建成后,刘汉朝第一个搬进去值守。当晚,他接到了从警以来的第一起警情:辖区一男子报案,其妻子持刀出门了。

  当时,下着瓢泼大雨,刘汉朝不敢怠慢,火速向还在出租房里的所长汇报情况,并跟随所长和其他民警一起赶赴报警人家中。

  原来,夫妻两吵架后,妻子拿了一把砍柴刀出门了。丈夫寻找妻子未果,又不知如何是好,遂报警求助。

  了解情况后,刘汉朝和同事们急忙分组开始寻找。

  漆黑的夜里,又遇暴雨如注,在丛林密布的山区,手电筒的灯光照不了多远,吼叫的声音也被雨水淹没,寻找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

  “拿着长刀出去了,万一有个事,不得了。”刘汉朝说,幸运的是,找寻了两个小时后,他在一个小山坡处发现了出走的妇女。

  “她背靠着山坡躺着,旁边放着一瓶农药和砍柴刀。”刘汉朝回忆,看到这一情况,大家迅速上前询问该妇女是否喝了农药。但该妇女矢口否认。随后,刘汉朝在其他几人的协助下,背起该妇女往山下走去。

  “她的头搭在我肩上,走了没几步,我就闻到她呼出的气有股怪味。”刘汉朝说,他的第一预感是:喝农药了。

  随即,刘汉朝大喊:她喝药了,赶紧送医……

  大雨连绵,刘汉朝背着喝了农药的妇女跌跌撞撞赶到了卫生所。催吐、洗胃,经过一夜抢救,大家终于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一条命。

  “那天可能太累了,没啥感觉,就觉得有人报警,我们去帮群众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然而,几天后,当报警男子拿着锦旗来所里感谢我们时,他一句‘要不是你们,我媳妇就没了’让我突然意识到,这个职业是如此的重要、如此的神圣。”刘汉朝如是说。

  而这一次处警,正式拉开了刘汉朝的职业序幕,也奠定了他从警的初心与使命。

  往后的岁月里,刘汉朝心存对“警察”这个职业的神圣与敬畏,一次次背起了群众的麻烦与困难,背起了“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与庄重誓言。

  方寸提包绘乾坤

  一晃,8年过去了。

  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管辖着10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的裕河派出所即将迎来8岁生日,而陪伴着派出所一起成长的刘汉朝却已经43岁了。

  8年来,刘汉朝陪过了三任所长,踏遍了辖区的每一个山头、每一条溪流,细数着270余平方公里辖区内的一草一木。

  邻里纠纷、夫妻矛盾、办证送证、救助群众、抗洪抢险、户籍核对……刘汉朝已然数不清自己处置过多少件矛盾纠纷,服务过多少次村民群众,唯有抽屉里用旧了的工具,印证着他在大山深处的忙碌。

  刘汉朝说:“这里人口稀少,村民们居住的也分散,盗窃等刑事案件特别少,大多时间,我们都在走村入户,宣传政策、法律的同时,帮助老百姓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每次出门,就是一天。为了更好地普法,刘汉朝总会提个包,装一些宣传资料。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外界电诈案件高发,刘汉朝对反电诈宣传格外上心。

  “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一不小心被骗走了,一家人日子就没过了。”刘汉朝说,为此,不论他去哪里处理什么事,都要提一些宣传资料。一路上,入户宣传、散发传单。

  一次,刘汉朝正在派出所整理资料,一个村民骑着摩托车驮着妻子急匆匆赶到派出所,一见面便大声对妻子喊道:你问问刘警官,是不是诈骗!

  原来,该村民中午劳作完回家时,见房门紧锁,却听见妻子在屋内打电话:警官,求你们不要抓我,我这就转账……

  听到此,该村民意识到妻子可能被骗,但不论他如何叫门,妻子就是不开门。情急之下,他撞开门夺过妻子的手机。

  然而,已经深信电话那头“北京警察”的妻子,不听丈夫劝阻,一意要转账消除自己的“犯罪记录”。

  不得已,该村民强拉着妻子去找刘汉朝,以证明自己的判断。

  “要是你犯罪了,我早都上门抓你了,还轮得到那么远的警察给你打电话?”经过了解和查看手机,刘汉朝指出了正在实施的诈骗原委后,该村民的妻子才得以相信。

  “基于我们平时的宣传,辖区至今没有发生过被诈骗的案子。”刘汉朝说,那个村民就是我以前给宣传过,所以他记住了我说的:所有冒充公检法等部门的人打电话让转账的,都是诈骗。”

  在入户走访、宣传过程中,有些村民会向刘汉朝求助,帮忙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搬东西、送物资、修电视、补房屋……

  同时,刘汉朝在走访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问题:电线连接处裸露在外存在安全隐患、房屋墙体有松动可能倒塌等,刘汉朝都会主动帮忙检修,确保安全。

  久而久之,为了方便帮助群众,刘汉朝的提包里便多了钳子、胶带、螺丝刀等工具。

  也正是他的“提包警务”,让辖区群众对他更爱三分、敬三分。

  一次,刘汉朝去办事,路过一个村子时,村民们赶忙向他汇报:最近村民的残羹剩饭总被偷,怀疑周边有可疑人员。

  了解这一情况后,刘汉朝叮嘱村民仔细观察,有情况随时汇报。

  不久,刘汉朝得知了该村附近驻留着一名流浪汉的情况。随后,他在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一名流浪老人,并将其接到派出所,为其换上了新衣服,送上了可口的饭菜。

  然而,该流浪老人只是一味地对着刘汉朝笑,并不交流。在反复的热情招待、关心关怀后,该流浪老人终于说了一句:三岔公社。

  当即,刘汉朝通过网络查询三岔公社,却没有检索到相关信息,只是搜索到庆阳市镇原县有个派出所叫三岔派出所。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刘汉朝拨通了该派出所的电话,经过描述,三岔派出所所长称该老人极有可能是当地走失多年的村民。

  不久后,三岔派出所所长找来了流浪老人的兄弟。于是,失散几十年的兄弟两人终于在视频里见面。

  当晚,该流浪老人的兄弟连夜驱车赶到裕河派出所,接走亲人的同时,对刘汉朝悉心照顾老人、尽心查找亲属的举动表达了感激之情。

  就在记者采访刘汉朝的时候,派出所进来了一对青年男女,声称找刘汉朝签字。

  刘汉朝告诉记者,辖区一青年外出打工,回来时领了一个媳妇,他遂入户核查,与女方家人联系,确保这桩婚姻是双方父母同意、当事人愿意的,以防是拐卖妇女。

  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刘汉朝的徒弟告诉记者:别看我们辖区人口不多,我师父一天忙的很。

  正是这样琐碎的忙碌,刘汉朝于去年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

  记者手记

  细细想来,刘汉朝距离获得“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已过去一年多了。变了的,是大家对他的称呼——刘所。不变的,是他几年如一日的平凡工作。

  时光飞逝,岁月却如歌。

  回望大山深处的裕河派出所,可以想象到,刘汉朝依旧会出现在虫鸣鸟叫的朝阳里,消失在炊烟袅袅的余晖中,用他自己最炽热的爱,敲奏着为人民服务的歌声,诠释着一个党员、一名警察不变的初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