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唤醒乡愁
作者:赵武明
李桥没有桥,高庙没有庙。李桥是丝绸之路要塞山丹县的一个乡,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乡。乡不是特别大,因有一座水库,关乎县城的水脉因而显得举足轻重。
有秉性的村子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这种秉性,和地域、水土、民俗、风情有关,和人物、环境、传承有关。也与南来北往的客、东去西来的车有关。李桥乡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在历史上,李桥乡是一个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李桥乡保存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等。这些文化遗产展示了乡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李桥乡和李桥水库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这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留下的诗句,书写的就是山丹峡口。诗中所提到的峡口,南为焉支山,北有硖口山。这两山之间,是通往河西的最佳通道,也是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带。李桥乡就坐落在这样一片宝地中,应运而生的便是李桥乡丰厚的历史沉淀与文化特产。李桥水库,既是中华大地鬼斧神工所创造的优良地理优势促就的,同时也是李桥乡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劳动人民们的智慧相融合所创造的。李桥水库不仅承载着灌溉农田的功能,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旅游价值。李桥水库主要由大坝、输水涵洞、溢洪道和坝后电站等建筑物组成,覆盖了李桥乡及周边的农田。
祁连山绵延千里,雪山巍峨,原野已泛出金黄,风吹草动遍地牛羊。行走在昔日的皇家马场,右手的祁连山与左手的焉支山在视野里上下跳动,广袤的草原上点缀着悠闲的牛、羊、马、驴。此时焉支山已不可见,唯有巍巍祁连横亘在前。深秋的风从祁连山掠过,草在风中摇摆,水在草下漫游。如梦如幻的李桥水库荡起层层碧波,泛着涟漪。水库的建设采用了现代化的水利工程技术,确保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灌溉效果最大化。水库周边建设了生态湿地和植被覆盖区,为当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和恢复条件。李桥水库,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山丹县的怀抱中,它是大自然赋予李桥乡的一份宝藏。这份宝藏值得更多人的欣赏与了解,值得更多人的保护与爱惜。
天时地利人和。高庙是李桥乡的一个村子,处在焉支山和军马场的十字路口,向东南迎着朝阳的瑰丽去焉支山寻觅万国博览会曾经的辉煌和奇松林立的自然风光,奔西南沐着落日的余晖去军马场看万马奔腾的恢宏气势和丛草青黄的秋日盛景。高庙是一座驿站,见证着历史风云,留存着人间欢喜。
伫立在高庙,万籁蓬勃,白云漂浮,每朵都好像隐藏着一个故事悬在祁连山上空,在青黄分明的田野隐约着灵魂深处的温暖。峰顶的积雪在云层的间隙微微闪光,让人分不清翱翔的鹰是飞向云还是雪。放眼金黄的丛林,豁然开朗,不疾不徐,村民也是在不慌不忙地继续着日子。生命中,总有得意的张扬和悦美的炽烈。行走在高庙,更多的是遐思和精神的皈依。村子不大,一切安好。
树树皆秋色,深红出浅黄。金秋十月,花香果香,层林尽染,叠翠流金,金黄的树叶,湛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一幅恬静悠然、生态宜居的美丽生态图景犹如巨型油画在高庙次第铺展。知青广场赫然入目,“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句句醒目的口号,一张张青春的笑脸,精心打造“实景还原”的知青宿舍、文化长廊、大舞台,以及唤醒时代记忆的各类文化元素,仿佛让人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心”出发。知青下乡,一段岁月,一种记忆。以“重温知青岁月,留住知青记忆”为主题的知青文化广场,有效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快了高庙村农文旅融合“路衍经济”的发展,成为再现知青生活,吸引人才汇聚,融合文旅发展,助推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阵地。雕塑、纪念墙、老照片……作为承载历史事件的载体,再现了知青当年上山下乡的劳作场景,突出知青文化的年代感知,反映了知青们对那曾经留过汗水、贡献青春、付出岁月的地方情有独钟,与乡亲们的情感眷恋。“我们利用了现有的老房子、老物件等资源,深挖知青文化,还原了知青舞台、知青文化长廊、知青宿舍等文化元素,是为了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让游客在体验知青文化的同时,重温知青岁月,重现知青生活,发扬知青精神。”知青文化广场施工方负责人王亮说。
这里记录着曾经知青文化的标志性人文景观;这里凝结着的是鲜活的青春,是无限的激情。知青广场生动形象的为大家展示了当年知青下乡的真实场面,他们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在深沉的土地进行热火朝天的建设。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度过了艰难的时光,却将青春的汗水和泪水,洒在了丰沃的土地之上。广大知青融入到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使片片荒野变成良田,正是有了知青无私的奉献,才有了这沉甸甸的收获。
上山下乡,闪亮青春;荣光岁月,奋斗向前。知青广场以人物、事物、景物、时间、事件等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知青下乡时的景象。知青广场的设立,时刻激励着一代代热血儿女热爱家乡的殷殷情怀的续写历史宏伟乐章的远大志向。这里已成为引导和教育市民传承知情精神的重要文化阵地,更是知青们追忆往昔、畅想未来的精神家园。
文化传承离不开人文环境。李桥乡高庙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优势,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乡村记忆为主题,致力于高庙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建设。新建的知青广场又为李桥乡农文旅融合发展补上一块拼图,与已经打造的乡村记忆农耕馆、乡村美食罐罐席、乡村客栈民宿、乡村休闲园等共同构成李桥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徜徉在高庙,近距离观看旧时农家簸箕、土灶等生产生活物件,品尝旧时农家待客罐罐席,在农耕馆参观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北方农业农耕文化和传统习俗,了解农业活动和农民生活,或者住一晚农家小院……浓浓的“乡村味道”,唤起了许多人久违的“乡愁”。
乡愁与生俱来。不管从焉支山下来,还是从军马场过来。饥肠辘辘的游客总想在罐罐席中寻觅家乡的情怀和思恋。疲惫的身心,在美味中消失殆尽。罐罐席是山丹人对老席的叫法,其主要特点是主菜(即俗称十大碗)均由砂罐炖制而成,故称罐罐席。借鉴了三秦大地的传统名宴“十全”宴席的做法,显著特征是以烹饪猪、牛、羊、鸡肉为主,菜品形式以传统见长,菜肴淳朴、口味浓郁、厚重,咸甜酸辣俱有。作为传统宴席,罐罐席里面包含着山丹待客方式,综合百家之智慧及养生理念、传统文化、国学理论、宴席酒文化等。罐罐席就地选料,就地取材,烹饪技法基本是煮、炸、炖、蒸,有严格的程序和工序。其技艺主要在选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选择上下功夫。譬如肘子肉,上笼屉蒸,就得两三个小时以上。由此制作的菜肴经济实惠、肥而不腻、老幼皆宜,且具色、香、味、型俱佳兼具顾着北方菜系特点,荤素菜搭配营养丰富、吃法讲究。如今,想吃一顿罐罐,不仅是舌尖上味蕾,更多的是追忆。
吴国栋,李桥乡的乡长。80后,有思想、有使命,是一个睿智的乡干部。对于兴村建设和发展,有自己的想法。他说,要因地制宜、因势而为,挖掘地域文化和独特的资源,把地域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以文彰旅,感受山丹县李桥乡的文化魅力,享受河西走廊宝地的壮丽风光。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品出位,让旅游有爆点、有人气、有流量,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让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的发展思路。复活记忆,让来李桥的人体验乡村生活,享受祁连山下的自然风光、体验农业生产、了解民俗文化、品尝地方特产。忙碌他,总有新的思路在乡间宕开;思考的他,总会好的行动在生长。因为,李桥在他的心间早已搭起了一座乡村振兴的富民桥。
回响,叩击的是心扉;回响,更多的是追忆。生命的回响,不仅仅是一种声音从远处传来,也非一首曲子让天空沉醉,更不是一部长书让历史回放。记忆中的高庙是端在手中的那碗野蘑菇揪面片,捧在手中的那杯红枣水,香悦味蕾的那桌罐罐席,醉在心间的那杯塞酒,那是人间最纯朴、最真实的一种存在。生命的流放中多了些许的倥偬!在高庙,您会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而不是等待。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热忱,就会把每一天过得火热。
此刻,热闹了一天的高庙沉醉在璀璨灯火中。夜深沉,记忆的梦开始疯长!
作者简介:
赵武明,金城文化名家、作家、评论家、文化学者、网络文学研究专家、编剧、纪录片策划撰稿人、资深媒体人,甘肃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甘肃省八骏文艺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兼文学委员会主任,曾任多项文学大赛评委。发表作品三百多万字,代表作有集《空山寂语》《三生石上》《灿若苍穹》《心心念念》《吾心我行》《苍茫河西》《梦回祁连》《黄河东流》《守望长城》《我的兰州》《兰州传》等;评论集《文学的向度》《向左向右》《文学的力量》;影视《千年一信》《迷情花谷》《生若夏花》《千年穿越》《大河之上》《成长路上》《追光》等,朗诵剧《信仰的力量》;主编《百合绽放》《九色甘南》《生命的回响》等。
- 2023-10-18瓜州南岔镇:厚植乡风文明 建设美丽乡村
- 2023-10-18【陇拍客】平凉崇信:秋入山河 远山如黛
- 2023-10-17【陇拍客】甘肃甘州:昔日乱石滩 今朝极目金黄千里秀
- 2023-10-17平凉商务“金果”直播季:田间行助农带货 土特产“果”然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