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小陇热线 >> 政策解读

甘肃省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

2023-10-18 09:1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原标题:我省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

  近日,省科技厅等7部门印发《甘肃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选定甘肃中医药大学、省科学院、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省治沙研究所作为试点单位,旨在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为目标,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为加快建设西北地区重要的科创中心和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作为科技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省科技厅人才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加强对科技人才科学精神、学术道德等评价基础上,此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将按照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研究类等人才开展评价,从构建符合科研活动特点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内部制度等方面提出试点任务,形成可借鉴、可复制推广的有效做法。

  开展科技评价“减量”改革,此次改革试点对体现“四唯”的限制性、否决性、门槛性指标进行了清理,涌现出一些科技人才评价新方法。在“承担国家、省级重大攻关任务的人才评价”的评价指标和内部制度中,《方案》提出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标准,例如要建立体现支撑国家安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评价指标,以实际贡献和创新价值为导向,重点评价国家、省级重大科研任务完成情况。对承担“卡脖子”重大攻关任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等并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激发“存量”人才潜能。开展高质量的基础研究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支撑,围绕基础研究类人才评价,《方案》提出,实行以原创成果和高质量论文为标志的代表作评价,探索建立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和原始创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指出,将逐步构建国内科技期刊论文与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论文对等评价的机制。在内部机制上,针对基础研究类人才,各试点单位将探索由一线科学家或团队负责人举荐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重要科研岗位、承担“从0到1”基础研究任务的机制,构建结构合理、衔接有序的人才体系。试点高校院所探索利用自有科研资金设立跨学科协同创新研究合作基金,促进基础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同时,最大的激发人才潜能。

  “不以是否发表论文、取得专利多少和申请国家项目经费数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针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才的评价,《方案》明确提出,以产业贡献和技术开发应用为导向,重点评价技术标准、高价值专利、成果转化产业化等代表性成果,建立体现产学研、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实效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评价指标,探索由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为“爱才为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的工作思路找到突破口,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开展科研攻关。

  创新公益人才评价机制,发挥“增量”人才作用。《方案》指出,针对社会公益研究类人才的评价将强调公益属性,突出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高危岗位、基层一线和从事科研基础性工作科研人员的贡献。对农业科技人才、公共卫生人才、科技服务人才、科研条件保障人才等社会公益研究类人才,着重评价工作绩效及其社会影响力或作用,引导其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并对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不作硬性要求。科学引文索引(SCI)和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引用榜单和影响因子排名等仅作为评价参考。

  着力培养和稳定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破除“论资排辈”和“圈子文化”,《方案》中明确鼓励各单位扩大科研单位用人自主权,完善科技人才使用机制,加大科技人才激励力度,让每一位科技人才都能享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公平机会,激活陇原科研人才培养和成长的“一池清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静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