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古丝路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23-10-05 07:52 来源:央视中文国际 编辑:余守萱

   甘肃省敦煌市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众多文化遗产记录了古丝路经贸繁荣、文明互鉴的盛景。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围绕古丝路的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也受到更多关注。今天的系列报道《一带一路·携手十年》,总台记者来到敦煌研究院。那里围绕莫高窟进行的文物保护工作,正在形成一套可供借鉴的“中国方案”。

  敦煌莫高窟:见证古丝绸之路经贸繁荣 文明互鉴

  敦煌莫高窟,这座距今1600多年的佛教石窟,位于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敦煌。历史上,这条商贸走廊驼铃阵阵,经济繁荣。往来丝路的中外客商为莫高窟带来了兼具中外特色的灿烂文化。

  这幅位于莫高窟第323窟北壁的壁画,描绘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第404窟壁画中的翼马联珠纹起源于波斯萨珊王朝,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成为隋代壁画中的常见纹饰。

  这些蓝色矿物颜料名叫青金石。它产于阿富汗,却出现在一千多年前的莫高窟壁画中。这证明早在当时,商品就可以通过古丝绸之路顺畅往来。

  使用前沿科技保护古代壁画与土遗址

  莫高窟历经千年依旧闪烁着光辉,而对于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让它再保存千年乃至更久。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杨金礼

  这块主要存在就是颜料层起甲。你看它的颜料层就像甲片一样,都开裂翘起了。通过我们修复的技法,把它渗透、加固,然后回贴在地仗层上面。使颜料更加稳定,它不会再出现脱落的情况。(记者:修复的过程中是需要给它还原到原来的那种、填补的东西吗?)不填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它的状态,它所缺失的这些东西我们都是不允许进行任何的填补的。

  莫高窟现存壁画4.5万平方米,经过近80年的经验积累,敦煌研究院形成了壁画病害机理、修复材料及工艺的成套科学理论。修复壁画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对于大量散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以土为建筑材料的遗址来说,对它们进行研究保护,现在可以依靠更加先进的科学装置。

  中国文物领域的首座“多场耦合实验室”2020年正式投运,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它可以模拟自然环境对壁画、土遗址的影响,从而进行预防性保护。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郭青林:我们看到上面这个可以模拟太阳光一天的升起和降落的全过程,(研究)光线对文物的影响,这是可以做到的。加水以后看它在这种高温高湿环境下,它的盐分的变化,明显看到这个盐分已经从这个地方出来了,一些病害,粉状脱落开裂明显已经出来了。

  郭院长1999年来到敦煌研究院。刚来院时,整个文保团队仅有40多人,而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大气等多学科的200多人团队。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郭青林:刚开始外国人来,他们自己拿设备,后面他们来用我们的设备就行,现在,我们的设备已经可以说比国外的设备还要好、还要先进。

  驻华外交官:期待与中国合作保护文化遗产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围绕古丝绸之路的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也受到国际学者更多关注。

  2023年的第六届敦煌文博会,不少国家的驻华使节来到莫高窟。他们赞叹古人高超的技艺与艺术审美,也思考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将种种类似的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给后代。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 苏岚

  敦煌研究院做了非常了不起的工作,这里真的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心。我希望斯洛文尼亚和中国未来能有更多合作,尤其是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 阿布杜姆尔扎耶夫·阿斯哈特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在保存和保护古代文物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因此我认为,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在文物保护方面有非常多的经验可以互相交流,我认为这方面的潜力非常大。

  2017年,敦煌研究院成立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赴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进行学术考察和交流。牵头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积极与吉尔吉斯斯坦、印度等国对接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研究成果和保护技术向外延伸。

  而实施多年的文物数字化项目,已能够实现1比1毫米级精度、高保真复制洞窟的构建。

  让文物在“数字时空”中走近观众,并得到永久的保存。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郭青林:我们现在去做缅甸的一个塔的数字化,委托我们院来承担。未来我们这些技术也是可以为“一带一路”做一些我们应该做的贡献,从人才培养,从保护的一点一点开始,从本体的保护,环境的改善,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过渡这些,应该是对他们都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总台央视记者 赵凯

  从壁画的修复,到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再到文物数字化。敦煌的文化遗产正在得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这正为一带一路国家乃至世界各国,提供文物保护领域的“中国方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