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文化旅游

【甘快看】一子激活全盘棋——由敦煌看甘肃文旅发展亮点

23-10-02 20:08 来源:新甘肃 编辑:何星丑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谢晓军

  从地理版图上看,敦煌与沙漠共存,绿洲点缀其中,凸显生态之贵。敦煌踞丝路要冲,是华夏文明的地理坐标,是甘肃旅游的出发之地。

  近年来,甘肃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构建敦煌文化制高点,打造丝路旅游枢纽带,敦煌已成为文旅行业众星拱月、万剑归宗的典范与高地,释放“一子激活一盘棋”作用,进而拉动文旅放大综合效应,助推全省文旅大盘行稳致远。

  《千手千眼》剧照。(张晓亮摄)

  看敦煌:文旅产业显风流

  金秋的敦煌,草木凝色、芳菊吐艳;三危山下,壁窟庄严、游人如织,敦煌文化与旅游胜迹交织成最美的风景线。

  1979年敦煌成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开启了文旅迎宾四海、走向世界的交流发展之路。40多年来,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历经研究、保护和利用,其文化愈精研愈深,其精神愈挖掘愈宽,文化旅游的龙头示范地位凸现。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对敦煌文化保护利用给予高度肯定,对敦煌文化未来传承寄予厚望。同年10月,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部署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为保护世界的敦煌、打造文旅产业标杆奠基开路。

  使命在肩,必有所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直部门大力支持下,酒泉市把敦煌作为文旅主阵地,主打文旅发展牌,精心构筑“一核多圈”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

  敦煌市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持续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立敦煌市文物局,升格悬泉置遗址保护所,组建玉门关遗址保护所,文物保护利用常态化提升;致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位推进阳关玉门关景区5A创建,玉门关成功创建3A级景区,精心培育“敦煌文化研学季”品牌;致力开发文创旅游商品,以敦煌研究院和敦煌文旅集团为主体研发文创产品,聚力打造文创之都;致力夜间消费聚集区,提升敦煌夜市、敦煌小镇、月牙泉小镇、沙漠露营基地,实施“沙州不夜城”工程;致力扩大敦煌文化传播,成功当选2021“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倡导首届“四省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大会,提升大敦煌文旅品牌知名度;致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培育《乐动敦煌》《千手千眼》等4部精品演艺,打造现代生活美学空间“敦煌书局”,完成世界遗产廊道工程,着力增厚城市文化艺术底色;致力推动“大敦圈”建设,争取到每年2.5亿元、连续支持5年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旅重点建设项目星罗棋布、富有特色。

  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在丝路敦煌精彩首演。(张晓亮摄)

  酒泉市集全市之力主攻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以1市7县为重点,确立核要发光、圈要运转、廊要汇集、线要流畅的思路,编制完成《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发展规划》,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争取各类资金近6亿元。先后实施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基础设施提升、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瓜州丝路文化数字展示中心、金塔沙漠胡杨林5A级旅游景区创建等170个重点文旅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东驿—敦煌艺术城、莫高里工匠村、“乐动敦煌”文旅产业综合体、玉门之光工业体验馆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围绕打造“快旅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县县实现与高速公路网连接,景区与景区之间道路联通便捷。嘉峪关酒泉机场和敦煌机场开通航线36条,通航34个城市。指导帮助22家企业入规入库,敦煌文旅集团进入全国品牌影响力(MBI)20强,为全省文旅产业发展树立样板、做出示范。

  如今的敦煌,秉承文化传承与旅游赋能主线,建成鸣沙山月牙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和阳关、雅丹4A级为主的13个A级旅游景区,带动发展20家星级饭店和精品民宿、城市客栈1100余家,培育旅行社近300家、专职导游1300余人,旅游从业人员占城市人口的48%,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GDP占比超过60%,已创建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中国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带动作用正逐步释放。

  从敦煌文旅发展的成果中,看到了甘肃文旅行业拼经济、拼业态、拼发展的姿态,展示全域出彩、品质出众、业态出新的文旅发展之路。

  观甘肃:文旅发展露头角

  甘肃文旅资源丰富多彩,富集度居全国第五,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自然奇观的博物馆、民族风情的大观园、品质旅游的目的地,具有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丰厚家底。

  近五年,全省上下立足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出台一系列文旅政策支撑,建设一大批文旅融合项目,提升一大批文旅发展业态,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拔节孕穗、开花结果。

  话剧《八步沙》剧照。

  ——文化传承高位推进。 坚持省部共建敦煌研究院,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常来常往,把敦煌故事讲给世界听。加快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建设,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庆阳南佐遗址等考古发现取得重要成果,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在甘肃段熠熠生辉。指导创排话剧《八步沙》、陇剧《大禹治水》等20多部舞台作品,策划“春绿陇原”系列文艺展演活动1500场次,甘肃文旅美誉度持续提升。

  ——文旅康养蓄力增长。在文旅康养上壮大企业主体,推介优质项目,实施文旅康养项目190个,已完成投资93亿元。培育的庆阳药王洞养生小镇、榆中栖云小镇、平凉泾川瑶池温泉小镇、1929本草世界研学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项目业态丰富、示范性好,清凉甘肃、康养陇原品牌吸引力增强。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临夏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陇南官鹅沟景区创建成5A级景区,引领全省旅游景区质效提升。

  甘南扎尕那生态旅游养生特色小镇。

  ——文旅项目夯基蓄能。5年实施780个文旅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50多亿元,建成武威雷台景区、金昌火星一号基地等一批文旅大项目、好项目,呈现出强省会带动、大敦煌引领、河西示范、河东追赶的新气象。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招商模式,累计开展招商活动120多场次,签约项目59 个、116.8 亿元,招商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启动文旅康养产业“十百千万”创建示范行动等5个文旅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形成梯队承接、接续发力的新局面。

  ——文旅业态创新提升。进一步打造乡村品牌、培育旅游业态,启动创建14个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12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开展文旅游行业创新创业大赛,以擂台为平台,以技艺传承为重,推动文创产业丰富发展。精心打造兰州老街、酒泉市敦煌夜市、嘉峪关·关城里景区、临夏八坊十三巷等一批文旅消费街区。自驾游丝路、沉浸式演艺、航天体验游、景区旅拍、非遗展示、高端研学、数字文创等新业态逐步在甘肃渐成主流,撑起文旅发展一片天。

  ——文旅全产业链勃兴。主动适应文旅融合发展新形势,彰显优势构建文旅康养产业链,立足西北打造自驾游产业链,突出特色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绽放光彩建设研学旅游产业链,展现魅力延伸文化体验产业链。高频次、多方向开展旅游营销推介活动,持续做好“环西部火车游”活动,新开通兰州=张掖=敦煌、兰州=庆阳、陇南=敦煌旅游航线。精心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持续打造节会平台,放大旅游综合效应。

  “联通陆海丝·助推双循环”——甘肃文旅“环西部火车游”主题推广营销活动。

  (图片除署名外,由省文旅厅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