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9月28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9月28日,兰州新区超级农田丰收节现场,“95后”新农人李改泉笑的格外开心,他一个人照料了1万玉米大田,所以这个丰收节他特别有成就感。
之所以是超级农田丰收节,是农田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高效管理,干活的人少,产量还高。今年甘肃丝路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北京爱农科技,在兰州新区探索数字农业赋能大田种植,李改泉就是负责田间管护的科技人员,他照看着1万亩大田玉米。其中华家井数字示范田地3700亩,赖家坡数字示范田1200亩。
“这么大的地块放在以前10多个人也管不过来,现在这片庄稼就我一个人负责看管。”李改泉认为自己是个超级大农夫。
从播种开始,数字赋能就让种田更容易。4月23日播种以前,大数据已经弄清了所在地块的土质,更细致的检测检出了地块的微量元素,然后匹配与之相适应的玉米种子。
“我们一亩地播种7800苗,最终保障每亩7300株以上,这些在播种时都有测算,出苗后还可以航拍查看苗情,确保合理的植株能更好吸收阳光水分。”甘肃丝路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庚录如是说。
大田作物节约人力成本除了科学耕种,还有水肥一体化,同时通过卫星遥感系统可以全天检测玉米长势。遥感系统通过呈相还能显示哪片玉米长势好,给新农人带来直观提示。
“看卫星遥感图,我们能直观检测玉米长势,长势不好的区域我们再重点对症下药找原因,我们都有手持检测设备,比如叶绿素的检测,我们将手持设备放在玉米叶子上就能出结果,玉米叶绿素一般在55到60之间为合格,快收获的时候,我们重点监控叶绿素,防止因为缺乏营养导致早熟减产。”郭庚录解释为何一人能管万亩田。
事实上在整个田间管理期间,数字化、科技化设置使得繁琐农活被机械取代。
李改泉是田间管理的科技人员,除了他地里还有没有干农活的农民?
“我们华家井和赖家坡的数字示范田在田间管理期间就一个农民管护,很多工作都是数字化、机械化,确实不需要太多农民,所以一个农民管护4700亩也没问题。”李改泉说。
如今,李改泉管理的玉米即将迎来丰收,克服了今年干旱等诸多不利因素,目前这些大田玉米均长势良好,预计10月10日就可以收获。
“我们根据数字模型已经预计了产量,相比传统种植,今年我们管护的大田玉米预计增收20%,人工减少,产量增加,增产增收已成定局。”郭庚录表示,他们在兰州新区探索数字化种田,就是要解决将来谁种地、种好地问题。
“我们今年还在兰州新区梯田地探索种植了200亩的数字农田玉米,希望通过水肥一体化实现高效种植,我们国家有很多山地,探索成功将解决更多谁种地的难题。”郭庚录表示,通过他们在新区的探索,数字化农田不仅节约人力,标准化种植还有利于新品种推广,这都为未来农业探索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