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崇信:产业发展丰收景 乡村振兴阔步行

23-09-27 15:5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又是一年金秋季,又是一幅丰收景。

  眼下,行走在崇信大地,一处处田地里农民喜笑颜开地忙碌收获,一条条道路通村入户、一户户农家小院整洁别致,苹果园里果香四溢、设施蔬菜大棚内果实累累、养殖场内红牛膘肥体壮……一幅产业蓬勃发展的美丽画卷渐次展现。

  金秋时节,崇信县早中熟苹果迎来丰收季,锦屏镇铜城塬子高标准矮化密植苹果园里,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果香,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果农们正忙着摘果、装筐,绘就出了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图景。崇信县农投公司副总经理汶学斌说:“我们公司现在经营果园面积达到7100亩,早熟嘎啦380亩,今年预计产量能够达到400多吨,销售收入能够达到200万元。”

  崇信县锚定“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目标,坚持“绿色兴果、质量兴果”,坚持选用新优品种,引进新技术,形成早、中、晚熟苹果相互补充的产业格局,全县种植早中熟苹果1.6万亩,至目前销量达1.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340万元。

  作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一的“赛园赛果”活动,全县42个苹果园、核桃园、花椒园、杏园及15户果农果品参与评比打分,广大果农纷纷亮单晒绩,分享致富故事,共评出4个农业科技蔬菜种植示范园,6个农业科技苹果种植示范园,1个农业科技花椒种植示范园,1个农业科技杏子种植示范园,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有效促进崇信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崇信县果业局局长崇磊说:“集中利用四天时间从园貌园相、病虫害防治、产业效益、果品的着色面积、硬度、糖度等进行了综合评比,评出了管理最好的果园、品质最好的苹果,切实增强了全县广大果企果农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决心,全县共种植苹果面积达4.5万亩,矮化密植果园面积占比达到70%以上。”

  时下,走进崇信县汭河川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阵阵“椒香”扑鼻而来,一垄垄、一株株外形饱满、成色鲜亮的二荆条辣椒垂挂枝头、硕果累累,长势喜人。粉嫩的福娃口感番茄结满藤蔓,大小不一,个个圆润透亮,深受客商喜爱。

  “今年我们种植了二荆条辣子50亩左右,亩产在5000斤左右,水果西红柿6亩,亩产12000斤左右,带动4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崇信县汭河川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技术员王三友说。

  崇信县围绕建设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县的目标定位,抢抓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重大政策机遇,围绕汭河、黑河川区全覆盖的产业布局,谋划设施蔬菜产业链项目13项,目前全县优质蔬菜种苗培育、新窑镇戚家川村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黄花乡蔬菜产业园建设等7个项目全面建成,完成投资8423万元,建成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3个,种植蔬菜3.27万亩,产量2.52万吨。

  富通养殖公司是崇信县红牛产业链链主企业,建有标准化牛棚20座,种植粮饲兼用玉米2000亩、小黑麦500亩,打造了集饲草种植加工销售、扩繁育肥、红牛餐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引导带动26户群众养殖红牛180头,帮助10户残疾人户筹资5万元入股富通公司,每年保底分红6000元。

  富通养殖公司负责人路全龙介绍道:“今年我们与河南旭涵农业科技公司合资5600万元,在一期8座标准化牛棚基础上,扩建二期、三期养殖棚舍12座,新增红牛1100余头。”

  崇信县在标准化养殖的同时,盘活废弃窑洞资源,探索推行了窑洞生态养牛模式,打造了以牛文化为主题的“农耕部落”,建成窑洞养牛示范带7条,窑洞养牛示范点19个,改造废弃窑洞1701孔,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705万元,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多元发展的新路子。

  红牛链上发“牛”劲,增收富民产业兴。崇信县围绕打造平凉红牛核心区的目标定位,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以“种、养、加、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探索发展“种养结合”“光畜互补”等新路子,串起了崇信红牛产业链条的“好钱景”,也勾勒出了崇信乡村振兴事业的新画卷,全县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2000多户,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41个,修建养畜暖棚341座。

  崇信县畜牧中心主任李红孝说:“实施红牛产业链重点项目32项,“平凉红牛·中央厨房”、伊顺祥公司全封闭冷链控制及排酸技术改造提升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成落地,高端牛肉产品畅销北京、西安、广州等各大城市,崇信红牛品牌“声名远播”。

  崇信县立足有利资源和特色优势,按照“塬果川菜整县牛”产业全覆盖目标,把农业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不断强化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全链拉动、品牌带动,崇信正在一条条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通讯员 王燕芳 薛婷婷 王拴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