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23-09-26 18:0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中国甘肃网9月26日讯 9月23日至24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省先秦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台湾辅仁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兰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7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河北大学副校长过常宝教授指出,先秦两汉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还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近年来,学界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材料,在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王欣慧教授追溯了北京师范大学、台湾辅仁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之间的渊源,回顾了“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的历史。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表示,先秦文学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应以此弘扬民族精神,并通过学术交流来增强海峡两岸学者的“中华一体”意识。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主要围绕先秦两汉历史文化现象、中华元典的书写与阐释、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展现了海峡两岸学者在先秦两汉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参会学者特别关注先秦两汉历史文化的疑难问题,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探索和推进。

  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认为,秦人两次迁于西汉水上游的西垂、朱圉山一带,同中华远古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氏族首领伏羲、黄帝的群体记忆和传说有关,并指出民族群体记忆对上古、远古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大学刘志伟教授认为春秋时代的“博物君子”子产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与文化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由“李广难封”钩沉出司马迁在《史记》中的“隐微书写”。台湾师范大学锺宗宪教授将传统医疗文化思维分为出自“死生同源”的观念、“巫医不分”的理解、“文化创制”的推溯与历史中的医药英雄等四类。四川师范大学刘勤教授提出,《生民》所谓“三弃三收”实为“三寘三收”,应与远古地母崇拜的仪式和神话有关。

  作为中华元典的《诗》《书》《春秋》《左传》《楚辞》《史记》等,历来是先秦两汉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四川师范大学熊良智教授从六朝学术发展趋势下集部书目建立的作者重构现象,来解释楚辞《招隐士》的作者署名改题,同时考察了此篇主题与刘安入朝武帝知遇的内在关联。西北师范大学马世年教授从知识史的视角出发,抉发了《楚辞章句》在《楚辞》知识学建构方面的特别意蕴。台湾辅仁大学王欣慧教授通过探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书法疑义,认为此篇旨在传达战国中后期儒学在好战尚利时局下的演变过程。武汉大学葛刚岩副教授从史学道统的明义目的出发,阐释了身为经、史之书的《左传》《国语》存有“虚饰”情节的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编审赵培指出,《书》类文献汇编形态的名与实发生过一次变化,即从《训典》到《书》。西北师范大学董芬芬教授认为,《春秋》《左传》不同的关注范围、叙事立场、价值观及表述风格,缘于两者分属礼与史的文本性质。西北师范大学周玉秀教授从语言变异情况入手,探讨了先秦集外诗中的“新篇旧辞”与“旧篇新辞”问题。兰州大学杨玲教授以《周南·卷耳》中“周行”的误读为例,揭示了训诂对《诗经》文本阐释的重要性。

  此外,学者们对早期书写与商周秦汉文学关系的观照,是对早期中国文学研究新路径的自觉回应。华南师范大学延娟芹教授在释读北大秦简《教女》简文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其与秦代基层教育、秦代社会的关系。西北师范大学赵茂林教授通过辨析马王堆帛书《五行》说部解说《诗经·鸤鸠》《燕燕》的文字,指出它们与《毛传》《郑笺》所说之“兴”并不相同。

  分组讨论中设置的“博士生专场”,涉及新子学、出土文献的形态与制作、传世典籍的口传与书写等学术前沿问题,显现出先秦两汉学术研究新生力量的蓬勃活力。

  “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由台湾辅仁大学提议发起,这一会议与启发大学生吟唱古典诗词的“古韵新妍”、开拓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两岸六校研究生国学高峰会议”,共同构筑起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增强了两岸学者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深化了先秦两汉的学术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