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纪录片《八棵树 一条路》——养路人的故事与传承

23-09-20 20:57 来源:新甘肃 编辑:高正武

  纪录片《八棵树 一条路》以一条国道的养护和道路旁的八棵白杨树为切入点,讲述了四代养路人的故事。在代际的传承中,八棵树见证了嘉峪关这座城市的发展,也成了一种跨越时代的精神象征。

EY《八棵树 一条路》 (1)(25690696)-20230920093749

  《八棵树 一条路》剧照

  四代人的精神传承

  影片没有采用线性的叙事手段,而是将四代人的故事结构划分为三个独立的叙事单元,并按照时间递进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主题。第一个叙事单元将时间锚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讲述的是开荒者的故事,郑占乾是第一代养路人中的代表。第二个叙事单元将时间定位于20世纪80年代,讲述的是改革的故事。王树俊作为第二代养路人,是全国道路全面升级改造的参与者。第三个叙事单元讲述的是当下的故事。朱登峰和朱振亮父子作为第三代和第四代养路人,他们既是传承者,也是实践者。

  在无数养路人的接力中,最早被种植在道路旁承担防风功能的八棵树也在历史与当下的连接中被形塑为一种符号。这一符号的内涵在前两个故事段落的铺垫后,在第三个叙事段落中被清晰地书写,是四代人在传承中所形成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这些作风体现在父与子的日常对话中,也体现在当下养路人的日常工作中。

  养路人的精神符号

  影片中,八棵白杨树已经超越了其作为植物的绿化和环保属性,而被演化和凝练成了一座城市、一个行业的精神符号。以其为线索,既构成了养路人的精神溯源,也成了嘉峪关这座工业城市开拓精神的符号化身。虽然公路在不断地翻修和重建,但这八棵白杨树,却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历史的讲述者。

  因此,在影片的书写中,树就成了对历史进行回望的重要记忆场域,伴随着对于树的凝望来展开历史的讲述。作为第一代养路人的郑占乾在94岁高龄时来到树下,经由对它们的注视,回溯的是20世纪50年代这些树被种下时的最初记忆,以此开启了第一代养路人的故事。同样,当作为第二代养路人的王树俊重返树下时,不仅与第一代养路人形成了一种命运的衔接,同时也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叙述。

  时代与人的命运交织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使命。四代养路工人的人生,同时代的命运、历史的发展相互交织,相互融合,成了一首人与路命运交织的协奏曲。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道路维护成了中国工业化开启的重要交通保障,如何在大漠戈壁防止风沙对道路的侵害,成了第一代养路人的使命。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应对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对道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同这一代养路人的命运密切关联。而在当下新的时代语境中,延续和传承又成了人与路命运关系的新起点。

  嘉峪关因矿建企、因企设市、因关得名,在见证工业化过程的同时,也塑造了独特的精神价值并成为这座城市人民奋斗、拼搏的反映,成为这座城市的宝贵精神财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