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玉门:打通基层治理“末梢” 激活乡村治理“细胞”

23-09-13 16:4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基层社会治理头绪繁多,我们处在最前沿,不能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在主动创稳中找到抓手,把基层治理得更好。”玉门市赤金镇副镇长孙雨渲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玉门市赤金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依托,依靠“小板凳”“说事室”“普法志愿服务队”三件法宝,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小板凳”发挥大作用

  近日,为消除群众对农房改造相关事宜的顾虑,新风村通过召开板凳会为群众做了详细的讲解。

  “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来,有什么说什么,有难事一块解决,大家畅所欲言。”新风村议事会成员葛军的一番话语,化解了村民的拘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情地发表各自意见。

  “这个农房改造我家能修多大的房子”“政府能给咱补多少钱”“养殖小区和生产用房面积有多大”……大家像唠家常似说出了自己的诉求和想法。政协协商议事会成员在向群众讲解的同时记下了群众的意见建议。

  “板凳会”上,大家坚持问题导向,把协商议事活动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把协商议事的过程在“板凳”上变成了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过程。

  “板凳会”一边连着群众,一边连着政协委员,不仅打通了议事协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对于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我们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将部分问题现场解决,对无法当场化解的议题,及时梳理形成社情民意信息上报市政协办,同时也向群众做了解释。”赤金镇政协委员工作站站长梁龙说道。

  说事室让“村里事”变“家里事”

  “当下,赤金镇许多村民遇到矛盾纠纷,都习惯去‘铁人说事室’评评理,我感觉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但是我更要好好干这份工作,不能辜负了村民重托,砸了自己的牌子。”赤金镇西湖村评理说事员贾继宝说道。看到“铁人说事室”给村里带来的巨大变化,赤金镇评理说事员们都有了较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赤金镇以行政村为单元,在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等群众经常聚集的地方设立“铁人说事室”,通过开门说事、评理调事、便民答事等方式,把事儿都说到了炕头、地头上,为百姓搭建了“家门口”说事、议事、调事平台,让村民“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事有人去做”,切实解决村民的关心事、操心事、烦心事,走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全镇30多名评理说事员活跃在“铁人说事室”,他们有的是村级人民调解员,有的是村贤、乡贤和德高望重人士,在村民中具有较高威信,承担矛盾纠纷调解、法律知识普及、乡风文明监督等职责,一旦有矛盾或纠纷,他们立刻参与说事、议事、评事,实现村级事务“事事参与,人人知晓”,有效化解了群众纠纷,真正把“村民说事室”变成了村民意见的“收集站”、家庭邻里纠纷的“过滤器”、群众困难的“门诊室”。

  普法志愿服务队让“人人学法懂法”

  “您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看一看了解一下……”活动现场,赤金镇普法志愿服务队一边发放民法典宣传册,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普及婚姻家庭、人格权、遗产继承等方面法律知识,并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吸引了不少来往游客、当地村民驻足。

  为打破长久以来陈旧的法治宣传教育方式,赤金镇普法志愿服务队通过积极走访调查、座谈等形式分析了解农村群众的法治需求,将昔日的“讲什么听什么”模式转变为“听什么讲什么”,让法治宣传更“有人气”、更“接地气”,由村委会根据民意走访按需“点单”,志愿服务队精准“接单”,进一步引导群众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提高普法宣传针对性、实效性。

  同时,志愿服务队还向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增强了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营造良好的法治宣传氛围,持续推进了法治宣传教育走进家庭、走进群众心里。

  通讯员 郭晋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