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秋染山乡“丰”光好

23-09-13 16:4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春耕、夏长、秋实、冬藏,四季交替,又到一年秋收时。

  圆溜溜的核桃、黄澄澄的蜂蜜、沉甸甸的玉米、亮锃锃的西葫芦、红彤彤的西红柿、绿油油的大白菜、还有轰隆隆的机械声……

  丰收的果实将华亭山乡田野渲染的色彩斑斓,处处呈现出五颜六色的“秋收画卷”,处处洋溢欢乐喜庆的“秋收图景”。

  秋高云淡,核桃盈枝“笑开脸”。在上关镇塄坎村核桃种植基地,一排排核桃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随着竹竿子不断敲打,圆滚滚的青皮核桃迅速掉落,果农张小林加快速度拾捡、装袋,半小时后,这些“绿蛋蛋”会被统一装车,拉往周边县市销售,成为变现真金白银的“金蛋蛋”。

  “最近还有好多人打电话、发微信预订,单子多的忙不过来,这10亩卖完将有近2万元的收入。”张小林满脸是汗,还不忘与人分享他“幸福的烦恼”。秋光灿灿,蜂舞山间酿“蜜甜”。在西华镇麻庵村,养蜂大户郭建林手法熟练,有条不紊地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收获”,开箱抽皮、割蜜、摇蜜、过滤……伴随着阵阵秋风,色泽金黄、芳香扑鼻的蜂蜜被倒入桶中,静静等待着下一步的分装和销售。

  “麻庵村生态环境好,蜜源丰富,出产的蜂蜜甘甜醇香,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麻庵村生产的土蜂蜜“远近闻名”,出产后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代销,带动周边25户80余人参与发展林下养蜂,解决了14户22人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户均增收1.8万元以上,带动脱贫群众走上了“甜蜜路”,过上了“甜日子”。沐浴秋阳,甜玉米成了“金棒棒”。在神峪乡西沟门村,一排排玉米秸秆挺拔整齐、随风舞动,一个个玉米棒硕大饱满、风姿绰约,村民往来穿梭于地块之间,小心翼翼的将玉米棒掰下、装进框、抬上车,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这些都是‘亚洲一号’品种甜玉米,糖分多、汁饱满、粒丰硕、味鲜美,非常抢手。”村支书宋周鹏看着一个个圆鼓鼓、沉甸甸、水灵灵、金灿灿的玉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成熟后暨可以生食,也可以煮着吃、烤着吃,同时还可以加工成各种甜点和玉米酱,食用方式多样,适合不同人群。”

  秋风拂来,瓜果飘香“惹人醉”。一垄垄绿色蔬菜,一个个鲜美瓜果,一树树靓丽风景……都是一年辛勤付出的深情回报。在东华镇王峡口村百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远远望去,田野里一片碧绿,一棵棵西兰花长势喜人。在山寨乡西街村百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大片菜地之间,一个个西葫芦圆润鲜嫩,菜农们来往穿梭,忙着采摘、装筐,拉运外地,路上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在安口镇朱家坡村设施蔬菜基地,东华镇裕光农旅融合示范村、大南峪乡村旅游示范村,鲜甜的蜜瓜、新鲜的蔬菜,吸引了周边群众屡屡前往“打卡”,在享受采摘乐趣的同时,欣赏秋日田园美景,大家纷纷用抖音、快手、朋友圈记录分享,让家乡的土特产与好风景乘“网”出了山。

  秋阳绵绵,药材飘香。在马峡镇药圃园种植基地,10余种药材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伴着阵阵沁人心脾的药香,即将丰收的喜悦也扑面而来。素有“千年药乡”“陇东药库”美誉的华亭,宜人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为境内野生及家种的261种中药材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生长环境。这里的大黄因块型大,红度强,含量高而列为上品,独活因肉肥厚、支根粗,断面茬白而畅销全国各地。眼下,又即将迎来一个好收成。

  “今年全市的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产量预计在2.2万吨,产值能达到3.28亿元,晾晒加工后,将销往平凉市各个医疗机构、甘肃陇西和安徽亳州等地。”华亭市中医中药产业链办公室负责人曲文丽介绍。

  一片绿、一片红、一片金黄,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秋收‘丰’景图”,正在全市山乡田地间徐徐展开。这幅田园“丰”景的背后,是驰而不息的用心耕耘。今年,华亭市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以三年倍增行动为统揽,着力优政策、调结构、树品牌、强龙头、促融合,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核桃种植达到了9万亩,蔬菜种植3.8万余亩,中药材栽培稳定达到了6万亩以上。建成集中连片基地16个,带动播种小麦、玉米、马铃薯分别达到9.6万亩、9.8万亩和4.5万亩,创建300亩以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26个,复种荞麦等短秋作物6万亩,东华镇黎明川设施蔬菜及西瓜种植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稳住了农业“基本盘”,拓宽了发展新路径。

  眼中有美景,心中有希望,日子有盼头。此时,一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五彩斑斓的幸福。核桃、玉米、辣子、洋芋、药材、土蜂蜜……这些过去的“土特产”,如今变成了乡村一张张“亮名片”。

  通讯员 张小兵 蔡崇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