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康县:乡风文明“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硬环境”

23-09-07 16:5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干净整洁的乡道,清新有序的民居院落,显眼醒目的文明标语,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夕阳下村民们悠闲地坐在一起闲聊家常,三两个孩童在旁边追逐打闹……走进康县,满目皆是一幅路净、景美、人和的新时代美丽宜居新图景。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的底色,也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康县,外增“颜值”,内练“气质”,群众精神文明风貌显著提升,城乡建设发展更有“品质”。

  “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近年来,康县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不断加强新时代文明阵地建设,整合资源,创新建设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5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以文明实践“小支点”撬动群众幸福“大地球”,推动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成双倍增加。

  只有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才能让文明实践活动生根发芽。康县阳坝镇镇长张旭东说,“近年来,阳坝镇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总要求,建成实践所1个、实践站34个,还成立‘暖心有我’志愿者协会。统筹盘活宣传、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各类固定平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见义勇为广场、暖心之家、乐龄之家、‘甘雨随车’文化长廊等26个。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实践‘网络矩阵’,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阵地基础。”

  康县各乡镇围绕“一站一品”阵地建设,升级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新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台”,让志愿者有归属感,新增村规民约宣传彩绘墙,让移风易俗走进民心。通过优化建设,让文明实践“小阵地”扎根到服务群众最前沿,让志愿者们在“小阵地”中释放为民服务“新动力”。

  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精准服务更贴心

  开展文明实践,惠及老百姓,提升公共服务的层次和水平。群众“点单”的模式能够真正满足各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志愿服务必须及时有效,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通供给和需求的联系,实现志愿服务的“精准化”。

  “我们碾坝镇通过建立你‘码’上说,我马上办’说事平台,切实把群众的心事写在本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对于收集到的问题,有条件的马上办,有困难的想法办,确实不能解决的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康县碾坝镇镇长王丽说,“我们的‘24小时不关门群众联络站’,进一步实现了为民办实事的快捷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有效推动了民生关键‘小事’、利民‘实事’的顺利解决,使群众更方便、更直接地表达诉求,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在康县,群众“点单”式的志愿服务,精准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接地气、有实效、更受群众普遍欢迎。

  特色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更有温度

  一个个理论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让志愿服务更有速度、力度、温度。

  每一个志愿服务故事看似细小平凡,却蕴含着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与使命担当。“我们三河坝镇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做实做强党建引领、道德讲堂、党员学习基地等红色阵地建设,因地制宜,高起点打造了‘秧田驿站’综合性志愿服务中心,在镇区三河坝村建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一条街,结合文明实践所、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对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设施改造提升,畅通诉求渠道,提高办事效率。打造出了‘驿站服务’‘幸福食光’‘廊檐话古今’‘暑期小学堂’‘文明实践宣传一条街’‘产业园区科技志愿者活动基地’等一批有特点、有风格、有温度、真正为群众提供常态化服务、受群众欢迎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该镇党委书记万玉宁说。

  今年以来,康县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建强服务队伍,培育服务项目,精准服务群众,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如店子乡“店小二”、碾坝镇“您码上说 我马上办”、岸门口镇“甘雨随车”、三河坝镇“秧田驿站”、铜钱镇“爱心护航·共促成长”、阳坝镇“暖心有我”等志愿服务品牌已经成为靓丽风景和响亮名片。

  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风

  乡风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精神文明创建,以村规民约作为规范村民行为和实现村民自治的有力抓手,通过定规矩、立良俗、破陋习、扬正气,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助力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走进康县碾坝、店子、岸门口、白杨、铜钱、阳坝、两河、三河坝等乡镇,硬化路宽阔整洁,两侧花木绿意盎然,整洁有序的院落与五彩缤纷的文化墙相得益彰,处处展现着生机活力。文化彩绘墙上的村规民约,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通俗易懂更“接地气”。这些看不见的乡风也正润入乡亲们的心田。

  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文明新风润泽心田。“环境美了、风气好了、生活舒心了……如今的岸门口镇,逐步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做公益、献爱心的多了,村规民约再也不是一纸空文,更不是墙上的装饰品,它是集广大干部群众智慧的成果,把它融进村民的心里,‘约’出了良好的村容村貌,还‘约’出了移风易俗新风尚。”康县岸门口镇党委书记杨新颖说。

  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铸魂”

  康县以乡风文明促规范提升、用乡风文明谋幸福跨越,乡村振兴中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着力提升“魅力”颜值,全力打造内外兼修的“幸福”村庄。如今,乡风文明正内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融进乡村灵魂。

  “乡风文明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我们两河镇把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乡村发展实际、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发展特点,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持续增收,保留乡村风貌;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内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文明、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两河新画卷。”该镇党委书记张英说。

  群众是乡风文明的实践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今年以来,康县按照和美乡村建设总要求,紧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创城”工作,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统筹力量、精准推进,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凝聚源源不断的文明动力。

  通讯员 焦杨红 李喜桃 张彩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