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遗文化联通世界——探寻2023年服贸会甘肃馆

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玉芳

  甘肃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近年来,甘肃非遗传承有了更多现代化的表达,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9月4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在省市展区的甘肃馆内,非遗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前来打卡。

  兰州刻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并称为兰州“三宝”。坊间有:“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的说法。

  “这个是手工做的吗?”“刻这样一个葫芦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这个上面的图案可以定制吗?”在兰州刻葫芦展区,“疙瘩葫芦”因造型奇特,刻画精美,受到很多人的青睐,阮琳正忙着给参观者讲解刻葫芦的技艺。

  兰州刻葫芦,凝集了历代兰州刻葫芦艺人的文化修养、艺术遐想、以及精湛技艺和高洁的情怀,是中国民间工艺品中的珍品。

  此次参展,阮琳也带来了数十件展品。“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兰州刻葫芦,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和参展商过来了解,有了大家的喜欢,我们在传承创新中也更有动力了。”

  阮琳说,借助网络平台和各大展览展销会,兰州刻葫芦技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的手艺回归到大众的视野和生活,她也和新一代的传承人探索面向市场化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虽然已是第二次参加服贸会,阮琳依然觉得很惊喜。“今年的服贸会比以往更热闹、更国际化了,来的企业更多了,新技术、新产业也更令人目不暇接。希望通过服贸会这个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项非遗技艺,特别是吸引更多年轻人为传统技艺注入更多新鲜的想法和灵感。”

  和阮琳的刻葫芦一样,由甘肃李明海珐琅壁画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展呈的“黄河之滨也很美”和灵动的九色鹿等充满敦煌元素的掐丝珐琅壁画流光溢彩,精美绝伦,参观问询着络绎不绝。

  “‘黄河之滨也很美’作品采用掐丝珐琅工艺,将铜奔马与兰州的独特文化标志和美景美食如中山桥、黄河母亲、牛肉面、太平鼓等进行融合,展现了兰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李婕正一遍遍为参观者介绍着展品。

  掐丝珐琅以精美艺术形象、独特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技艺的不断深入与载体的不断创新,这项传统艺术已经融入到当代生活中。

  作为李海明陇派珐琅艺术第四代传承人,李婕和父亲一起肩负起了传承发扬掐丝珐琅画技艺的重任。她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拍摄小视频和开展直播,让更多网友了解“陇派”掐丝珐琅画的艺术魅力以及精湛的技艺。

  在李婕看来,此次服贸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在推动珐琅技艺“走出去”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海内外游客和参展商了解甘肃文化,了解珐琅文化。

  “非遗应该是见人见物见生活,买卖是最好的传承,实用是最好的保护。”李婕说,我们应该将非遗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我也会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让‘陇派’掐丝珐琅工艺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展馆内,庆阳香包、白银铜、银工艺美术品、天水雕漆、临夏砖雕、读者手工书等文创和工艺展品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在这一方空间内,人们探寻着甘肃文化之美。

  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甘肃非遗传承人也在积极与商业市场“过招”,探索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接轨的多元渠道和方式,让更多人看到甘肃非遗产品,了解甘肃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编辑:亢兆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