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甘快看】戈壁滩长出“果蔬工厂”——甘肃戈壁农业发展一线观察

23-09-04 23:31 来源:新华社 编辑:程霜

  新华社兰州9月4日电 题:戈壁滩长出“果蔬工厂”——甘肃戈壁农业发展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宋佳、王博

  初秋,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依然骄阳炙烤,酷热难耐。走进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的临泽现代寒旱农业产业园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菇房,18摄氏度恒温下,白胖的双孢菇从肥沃的黑色基质中探出头来。

  临泽现代寒旱农业产业园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菇房里的双孢菇。新华社记者 宋佳 摄

  “菇床架有6层,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光照、温度、湿度等指标均由电脑操控,采摘时才需要人工按照市场需求尺寸挑选采收。”临泽县怡泉新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宋虎基说,这样的菇房一共有24间,平均日产双孢菇10吨左右,不仅销往兰州、成都等地,部分产品还通过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到中亚地区。

  产业园的另一侧,智能化温室大棚内,一串串青绿色的葡萄挂满藤蔓,色泽鲜亮。

  “这是极晚熟品种,口味清甜,北京上海等地的大超市都想和我们提前签订单。”张掖诚坤戈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彪说,自家企业在园区的葡萄挂果面积约500亩,年产量预计750吨,可实现产值1500万元。

  临泽现代寒旱农业产业园智能化温室大棚内的葡萄。新华社记者 宋佳 摄

  很难想象,在产业园建成之前,这里都是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

  “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我们充分发挥戈壁荒滩的优势,集成基质栽培、节水灌溉、品种改良、光热控制等现代技术,打造了这一片寒旱农业产业园。”临泽县丝路寒旱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宋体昌介绍,产业园占地3万亩,集绿色农产品加工、优质特色林果发展、食用菌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等多样态于一体,不仅吸引了58家企业入驻,还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河西学院等院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我们正在与河西学院团队实验培育褐菇,希望可以尽快投放市场。”宋虎基说。

  利用荒滩开辟新天地,通过滴灌技术等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菜篮子”越来越丰富,农民的致富路也越走越稳。宋体昌说,目前稳定在园区务工的农民有200多人,平均工资3500元左右。有的农户还从“给别人打工”转成了“自己出资自己种”。

  这正是甘肃戈壁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甘肃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大量闲置的戈壁荒滩等非耕地资源。近年来,甘肃省立足资源优势,向戈壁要耕地、向节约要水源、向科技要产量、向光热要品质,加快探索一体化推进生态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和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目前,全省已建成戈壁设施农业4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00亿元,成为武威、张掖、酒泉等地20多万农户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延链条,全力实施好产业集群项目,增加戈壁荒滩的农业产出。(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