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玉门:红枸杞成就大产业

23-09-01 11:4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眼下正是枸杞采收时节,走进玉门市下西号镇下东号村万亩枸杞基地,低矮茂密的枸杞树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一串串鲜红欲滴的小红果压弯了枝头,蓝天、白云、枸杞林相映生辉,一幅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们开工都在晨初午前,凌晨5点就要开始忙碌,手慢一点的,一天能摘100多斤,手快的可以摘150斤左右,两个多月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采摘工宋晓琴是玉门市下西号镇塔尔湾村村民,这几年一到采摘旺季,她便走进林间地头,加入枸杞“采摘大军”。

  枸杞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采摘季节,需要大量采摘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采收,随着枸杞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枸杞采摘辐射带动周边和外来务工人员增收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有效地促进了就近劳动力的就业,也保障了农民的持续增收。

  “我们村建成富硒无碱零农残枸杞示范基地2000亩,充分发挥‘东顺源’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培训职业化农民1000人次,为种植户提供枸杞育苗、田间管理、干果销售、劳务工人等‘一条龙’服务,推动枸杞标准化种植,不断加快推进枸杞产业化发展,提升枸杞品质,持续带动农民就业务工、增收致富。”玉门市下西号镇下东号村党支部书记郑平山说。

  玉门市下西号镇充分发挥地处北纬39度枸杞黄金生产带的区位优势,枸杞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全镇枸杞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年产枸杞干果9000余吨,每年采摘季吸引各地采摘工8200余人,实现产值3.6亿元,农民源自枸杞相关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40%以上,枸杞产业也从单一的枸杞种植加工逐步衍生为“农业生产+劳务输出”融合发展的产业链,通过枸杞采摘打造推出特有的劳务输出品牌,促进农民群众致富增收。

  一颗小小的红枸杞,是玉门面向外界的“红色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更红、更亮?近年来玉门市从枸杞的种植、研发、销售抓起,以科技赋能做大做强玉门枸杞产业。

  在玉门枸杞小镇表青惠农农业有限公司的枸杞原浆生产车间里,工人正擦拭着巨大的灌装罐,为即将到来的生产旺季做准备。

  “生产枸杞原浆,拼的就是时间。”甘肃表青惠农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表青介绍,从枸杞鲜果的采摘、运输,再到打碎、灌装,全程不超过4个小时。

  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附加值的巨大提升。据任表青介绍,将鲜果制成原浆,生产过程比干果简单,价格却是同等数量干果的3倍左右,枸杞原浆拥有即开即饮、方便快捷的新特性,在客户中大受欢迎。

  至目前,甘肃表青惠农农业有限公司已建成枸杞干果、原浆、饮料、冰激凌等生产线4条,生产的“陇宇”牌枸杞干果、枸杞原浆、枸杞饮料、枸杞雪糕等系列复合型产品,填补了玉门市枸杞产业精深加工空白,可实现2万亩枸杞的精深加工,年可加工枸杞干果6000吨、枸杞原浆3000吨,生产玻璃瓶及塑封袋枸杞原浆2800万瓶(袋)、易拉罐装枸杞饮料1800万罐,实现产值3.2亿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0余人。

  近年来,玉门市深研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不仅生产出冻干枸杞、枸杞芽茶、枸杞原浆、枸杞饮料、枸杞雪糕等10余种枸杞精深加工产品,着力打造玉门枸杞健康食品高端制造体系,更培育出科技型企业6家,拥有自主专利30多项,全市枸杞加工转化率达33%,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讯员 马潇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