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甘肃民勤:治沙技术迭代创新 “雨养+节水”助力绿进沙退

23-08-26 21: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宋芳科

  中新网兰州8月25日电 (马爱彬)初秋时节,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沙咀墩规模精准固沙造林示范区,一块块网格状的沙障镶嵌在高低起伏的沙坡上,交错排列,将一个个沙丘分割、锁住,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工程师张世虎穿梭其中查看土地剖面,取样、监测植被状况、土壤和水文变化等数据。

  “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应当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树种和草种,以雨养、节水为导向,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沙漠锁边林带等。”张世虎指着方格内枝冠茂密的梭梭树说,科学治沙,不是多种树就好,天然的沙漠戈壁,要保持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总原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充分考虑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科学营造荒漠地区林草植被,是民勤县积极探索荒漠化治理之路,集成各地治理经验,探索实践的生态治理新模式。

民勤县沙咀墩规模精准固沙造林示范区,技术员在取样、监测植被状况。马爱彬 摄

  民勤县沙咀墩规模精准固沙造林示范区,技术员在取样、监测植被状况。马爱彬 摄

  民勤县处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在地理梯度上居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最前沿,是捍卫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生态区位特殊而重要。其沙区的沙丘形态,除了一般常见的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之外,还广泛分布着沙垄、沙堆和复合型沙丘,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近年来,民勤县以沙漠边缘及绿洲、沙地、流域、山系等为防治单元,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以水定林、以水定绿,迭代创新治沙技术,大力发展雨养型林业、节水型林业,科学营造林草植被,推广乔灌草结合、混交造林、低覆盖度治沙等模式,着力增强荒漠化治理的科学性、多样性。

  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沙化特点、治理难易程度和水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保证重点的原则,合理确定林草种植结构和植被恢复方式,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防沙治沙的关键性地带及重点区域规划实施防沙治沙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高效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推动科学灌溉,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以及成熟的防沙治沙技术,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才能让荒漠这种特殊资源保值增效。”张世虎介绍说,沙区“雨养+节水”型植被建设技术与模式、节水灌溉技术,在民勤的生态恢复中得到广泛应用,成效显著。

民勤县沙咀墩规模精准固沙造林示范区内,“雨养 节水”林业枝冠茂密,郁郁葱葱。马爱彬 摄

  民勤县沙咀墩规模精准固沙造林示范区内,“雨养 节水”林业枝冠茂密,郁郁葱葱。马爱彬 摄

  此外,民勤县还采取“水利配套先行、工程措施紧跟、多措并举集成、实现生物固定”的防沙治沙模式,推广示范了草方格、树枝、砾石、尼龙网沙障等机械固沙措施,成功引进试验了一批适生沙生植物,扩繁了一批乡土治沙树种,为加快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一步,将通过现场技术示范、展示与推介,把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雨养+节水’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技术模式向外推广,带动荒漠绿洲边缘防护林体系修复性更新改造和发展。”张世虎说。(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