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小工厂 打开乡村发展新思路
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发展潜能加快释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玉门,一幅幅“天蓝、水绿、物丰、人美”的和谐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开。
近年来,玉门市探索形成“小工厂+”模式,让众多受各种因素制约不便外出务工或就业技能不高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初步探索出一条“工厂进村、居家就业、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借助全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利契机,玉门镇东渠村投资500万元新建滴灌带生产厂,通过回收废旧农膜再利用生产滴灌管材,为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节水滴灌带和管材。
“对现在这份工作非常满意,平均每个月有5000元的收入,有了稳定的收入,干劲也越来越足。”玉门镇东渠村村民谭延明说。
和谭延明一样,东渠村有不少村民在滴灌带加工厂上班,厂房离家近,钱没少挣,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有了固定的工人,厂子的效益也越来越好。
“自今年3月以来我们累计生产了20万米左右的滴灌带。现阶段我们主要对设备进行维修,为下一阶段的生产做准备。”玉门镇东渠村滴灌带厂负责人马亮说。
同一产业园内的粮食烘干厂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工人们忙着焊接管口、搬运钢管搭建烘干塔。据了解,粮食烘干厂建成后可有效解决全市高标准农田玉米大面积种植后晾晒难、收储难等问题,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80万元。
“现在已经建成了两座1000吨的粮食烘前舱,还有一座5000吨的粮食烘后舱。下一步我们抓紧建设烘干塔和锅炉,到8月底就要试运行。”东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雄说。
玉门镇南门村抢抓“百企帮百村”政策机遇,投资建设了编织袋加工厂,预计8月底可进行试生产,加工厂建成后可安排25至30人就业。
“去年我们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100万元,今年有望实现140万元。”玉门镇南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员会主任李海明说。
有产业才能富民,有事业才能兴家。
不仅仅是玉门镇,玉门市昌马镇藜麦精深加工厂、花海镇蜜瓜加工厂、柳河镇油料加工厂、下西号镇枸杞鲜果加工生产线、赤金镇韭花酱加工厂等“小工厂”在玉门大地遍地开花,“小工厂”不仅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玉门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李建军表示,“我们在‘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基础上,探索农村建厂增效、群众增收、集体增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实现广大群众就近就业、持续增收。”
玉门市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建设农村小工厂,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纳更多农村留守劳动力进厂务工,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小工厂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强大“新引擎”。
初秋的玉门,万物蓬勃发展,小工厂“遍地开花”,村集体经济“如火如荼”,正凝聚起源源不断的能量,奋力助推新时代的“玉门蝶变”。
通讯员 谢欢 图/文
- 2023-06-14高台罗城镇:党建引领产业兴 乡村发展动力足
- 2023-04-20武都:茶叶溢香助力乡村发展
- 2023-04-04金塔:农村公路“宽畅美”乡村发展“加速跑”
- 2022-05-25文县:“产业”成乡村发展“硬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