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欢歌笑语响彻雪域高原——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建州70年发展纪实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段,被称为“青藏高原的窗口”。这里生活着藏、汉、回、土、蒙古等3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63.13%。
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七十年来,甘南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民族团结呈现历史性进步,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发生历史性变化,全州各族人民携手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
基础条件日臻完善
建州初期,甘南是单一的农牧业经济,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交通闭塞,城乡基础设施非常落后。1953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只有4498万元、大口径财政收入仅有33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5.7∶2.5∶1.8。
改革开放以来,甘南州实施了一大批管全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基建项目。夏河机场建成通航,兰合、西成铁路全线开工,临合、王夏高速建成通车,卓合高速、合赛高速加快建设;“引洮济合”“引洮入潭”等水利工程建成投运,安全饮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全覆盖。2022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0亿元,是1953年6万元的27万倍,城镇化率提高到43.52%。
2015年以来,依托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的优势,甘南州大力发展农家乐、藏家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搭建旅游增收的平台。近年来,甘南州的旅游产业取得巨大的进步,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000万人次,2019年荣获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同时获得“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称号,甘南旅游扶贫减贫模式入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乘着政策的“东风”,甘南州经济规模实现了“蝶变新生”,生产总值由1953年的4498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245.12亿元,增长了544倍,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17.1∶11.5∶71.4。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建州初期,甘南州社会发展程度低,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落后,全州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20元。
甘南州始终把改善和保障基本民生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就业、上学、看病、住房、行路、用电、饮水等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
七十年来,甘南州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覆盖城乡、层次齐全的现代化办学体系。一批乡村小学、寄宿制学校、中学基础设施及其他重点教育工程相继建成,建立起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质量全面提升,2022年有各类学校831所,在校学生达到13.8万人。
七十年来,甘南州着力健全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卫生事业发展成就瞩目。医疗卫生机构达到885所,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执业医师、护士、卫生技术人员分别达到5.73张、2.96人、2.11人、7.43人的历史新高,人均寿命由1953年的34岁提升到2022年的66岁。
2022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83元,是1953年的54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660元,是2004年的6.4倍,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15年以来,甘南州大规模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下大气力改善农牧村基础条件,大力发展农牧村经济,全州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牧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甘南大剧院、州体育场馆以及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平台等一大批文体项目建成投运,农牧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2017年以来,甘南州先后命名41个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尕秀村被人民网评选为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49个“美丽乡村”样板之一。截至2022年年底,全州累计投资198.5亿元建设了2121个生态文明小康村。2023年,甘南州计划高标准新建、高水平提升、高规格打造生态文明小康村220个,着力发展富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继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生态质量全面提升
甘南州97%以上的国土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特别是尕海湿地、黄河首曲湿地被认定为国际重要湿地,境内有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等120多条干支流,黄河流经甘南时的径流量增加108.1亿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的58.7%。甘南还是甘肃省最大的天然林区,全州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30个,自然保护地约占国土面积的40%。
近年来,甘南州不断加大生态治理修复力度,实施了“黄河规划”(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重大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以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97%,森林覆盖率达到24.57%,湿地面积达到576万亩。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甘南黄河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得到进一步巩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甘南各族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甘南州深入推进依法常态化治理,推行“群众管理群众、僧人管理僧人”和“网格化+十户联防”等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筑牢了社会稳定“安全防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甘南州深入挖掘、传承和保护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先后有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南情歌》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8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甘南州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122家企业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百家壮大”民族贸易企业。
长期以来,甘南各族人民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高原,胼手胝足、团结奋斗。截至目前,甘南州被国家民委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共16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受国家级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个、模范个人19人。全州上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通过创新思路、打造品牌、巩固成果,提供了“甘南方案”,贡献了“甘南力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宋喜群、王冰雅)
- 2023-08-10兰州铁路局对铁路外部环境开展集中整治
- 2023-08-10发现最美铁路走进第二站铜城白银 十年跃变的铁路通信网络
- 2023-08-10甘肃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开赛
- 2023-08-10兰州市西固区多举措开展防汛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