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传承薪火!“守护”在列宁学校的人民教师李博

23-08-03 09:1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在庆阳南梁的南梁革命纪念馆二楼展厅放着这样一件展品,远看只是一张颇具年代感的桌子,走近之后才会发现它别具一格。桌子顶部凹陷,是一个类似于泳池的结构,里面装满了沙子,写着“苏维埃万岁”。据讲解员所说,这是当年红色学校列宁小学的课桌。

  列宁学校,是1934年3月我党在南梁荔园堡村咀子办起的陕甘边第一所红色学校。当时的校园有瓦房九间,土窑三孔,学区辖多个村镇,每期入学四五十人。学校白手起家,泥土台当桌凳,石板作黑板,自编教材。1986年,列宁小学正式更名为“列宁学校”,升级为初级中学。到今天,已发展为九年制寄宿制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成绩显著,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以及家长的信任。

列宁小学课桌 徐利喆/摄

  7月14日上午8点,记者拜访了列宁学校教师李博,并在李博带领下参观了列宁学校的教室、餐厅、报告厅等。参观过程中,李博十分热情地为我们介绍着学校的一切,这里是图书角,那里是专门给学生放书包的,这边走廊可以直通食堂。“我们的餐厅给每个学生都配备了消毒柜,那边还有专门的洗碗机”“这个报告厅可以容纳140多个人,讲桌叫做星火讲桌,因为我们推行的是星火教育。”他似乎对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十分熟悉。

李博在查看学校设施 徐利喆/摄

  李博,现年55岁,中共党员,副高级教师,1993年参加工作,现任华池县列宁学校工会主任。李博就读小学、中学阶段曾在列宁学校读书,毕业之后回到了列宁学校任教,至此已经30年整。30年间,他在南梁这块土地上发光发热,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开拓前进,树立了起一座伟大的育才丰碑。

  初遇列小,条件艰苦的求学岁月

  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这个时候的李博还在上小学,那个年代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没有科学规范的教材,没有整齐干净的课桌,没有上下学坐车的学生,更没有经常能吃到肉的学生。

  不亲身经历,我不知道当年的小学学的知识是什么,有多少,但是通过李博的一席话语,我们可以一窥父辈当年上学的模样。“为了帮助我们认识书名号,老师先是在黑板上画,然后让我们一个个回答,同学们答‘中括号’、‘大括号’,老师都说不对,最后拿起了一本书,说是‘书名号’,当时为了认识一个书名号我们就用了一上午”,李博任教30年间,经历多重课改,眼看着小学的教育一步步地发展起来,说起曾经尤为感慨。

  如今的学生在小学时光,上学放学总有人接送,放学回到家写完作业便是无忧无虑地玩耍着,但在李博的小学阶段,学校离家十分远,足足有7华里,每天天还没亮就要出发,每晚放学之后回到家里已经天黑。除此之外,由于每家都最少养了两三头猪,小孩子完成作业之后还需要帮家里喂猪。

  虽然条件困难,但是李博的小学和今天我们的小学一样精彩,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他慢慢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五年级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学一元二次方程,老师出了鸡兔同笼的题目,大家都在用现有的知识尝试计算,半天无果,最后何老师用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组,很快就得出了答案”,他的语气透露出他当时在学习新知识的喜悦感和第一次面对高效解题法的惊奇心理,或许在今天二元一次方程只是我们必学的一个小小的知识点,但是我们能够理解李博求学时的感受,我们都经历过绞尽脑汁不得其解却被老师妙招化解的时刻,那时的我们是一样的兴奋、激动。

  初中阶段,李博开始住校,他们的宿舍没有像样的床,更没有独立卫浴,只是一个大通铺,一个班几十号人,所有男生都挤在这个大通铺上,早点进被窝的舒服点,位置大,迟点进去的只能挤着睡了。“睡觉的时候特别拥挤,被子都是两三个人共用一个,翻身的时候所有人一起喊‘一二三’一起翻”,李博说着说着就笑了,甚至嘴里还喊出了“一二三”的口号。他们还有一个困难是吃饭,吃的是黄米盖饭,“从家里带点猪油,吃饭的时候放在碗里,靠着米饭的热量把猪油化了,再撒点盐,就这样拌着吃”,此时李博语气舒缓下来,但是他的笑容仍然挂在脸上,他的乐观心态似乎从那个年代一直陪着他走到今天。

  考上师范,命运的牵引

  有时候命运真的很神奇,在它的牵引之下李博的人生再次靠向了列宁学校。在毕业之后,所有人都要参加预选试,考试非常严格,两三千里面只选一百人,当时有四个人是城镇的户口,他们能够上一本的技校读完当技工,而剩下的都是农村户口,读了专科的师范班。李博就是其中一名。

  读师范的时候学校条件好了很多,这也是李博努力得来的结果。“在读师范的时候条件好,住的是高低床,一人一床。吃的也不错,当时大家都很能吃,我们比赛谁吃的多,吃的最少的人要请吃炸酱面,我当时吃了六个馒头,还有个人吃五个,他最少。”李博回忆道。

  李博顺利毕业,由于定向分配的原因,他回到了华池县,起初他没有去到列宁学校,是在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再被调任到了列宁学校,就此他与列宁学校开始了30年的相伴。

  再遇列小,三尺献今生

  进校之初李博就身兼数任,首先他是初一班的班主任兼带政治课,其次他是全校一到九年级的体育老师,当时学校仅有他一位体育老师。尽管之后职位多有调整,但依然工作繁多。重担在身,李博从未松懈。“在第二年的时候,我带了四五年级的数学,这一段的记忆非常深刻,两个班的作业加起来130本,每天批改作业都要到半夜,除了数学,每周还有一到九年级的两节体育课”,李博说起来轻描淡写,但是好像每一个字又重若千金。他时常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

  李博重视他带的每一门课,即使是体育课。课上,李博会给学生布置各种任务,像800米跑,50米跑,跳远等,他不会站在一旁看着学生做,只是以身作则,亲自跟着学生们一块完成。“春季刮大风,夏季热的很,冬季又冷的很”,就这样春去秋来,李博吐字很轻松,但却让我们看到了操场上那一个厚重的背影。

李博在接受采访 徐利喆/摄

  这么多年来,李博在列宁学校不管担任什么职务,总是兢兢业业。努力的人不会被蒙尘,付出的人更不会被埋没。李博先后被评为“地区优秀辅导员称号”、全县“十佳辅导员”、全县优秀团干部等殊荣。除此之外,他的教学办法、设计多次获得省市奖项,在2004年6月,李博以《创新教学设计》获全市评比一等奖,并于2004年8月获全省评比二等奖;于2004年12月,以《老课新教进课堂》获全市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于2005年6月,以《分数的基本性质》获全市教学案例评选三等奖。

  李博郑重地说:“这一路走来,我在人民教师这个位置上无愧于心,对得起人民的期待。”30年间,经历了多轮的课改,李博说他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只求能够在三尺讲台上站得稳。

  今年已经55岁的李博依然在列宁学校任职,30年的风风雨雨,他从艰苦的年代走来,亲身与众多同道者共同将列宁学校发展起来,在南梁这块土地上秉持着百年前先人的遗志,接下来他将继续完成薪火的传承。

  (作者刘树杰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徐利喆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指导教师权玺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