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谱写新时代奋进之歌——临潭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合作社里热潮涌动、景区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行走在洮州155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盛世和谐的优美画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踏着开放的步伐,临潭县抢抓发展机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潭县委、县政府带领勤劳勇敢的17万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苦干实干、开拓进取,谱写了一曲高质量发展的壮丽乐章……
王庭俊老师在临潭县城工作近30年了,他依稀记得,当时的临潭县城只有几家小卖铺、几间川菜馆和清真面馆,县城仅有一条破旧不堪的马路,坑坑洼洼的砂石路面,积水淹到脚踝处。
从泥泞土路到村村通达,从缺衣少食到怕吃出“三高”,从土房危房到生态文明小康村……几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临潭县的面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洮州大地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力弘扬务实精神,着力抢抓发展机遇,这是临潭县广大干部群众精气神的主旋律。他们把心思、智慧和力量都用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到2022年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5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亿元;完成县级财政收入1.03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30元、10383元……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体验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坚定不移抓建设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资金来源渠道的延伸拓宽,临潭县投资规模逐渐扩大,投资总量连上新的台阶。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临潭县上下按照州委、州政府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争取立项,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全力启动社会民间投资,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
一个个已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正积蓄能量、集聚后劲,撑起新一轮经济社会跨越赶超的脊梁。在2020年G248线大岭山至卓尼公路、生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青藏之窗•冶力之舟等45个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上,去年有序推进了店子至王旗三级公路、卓合高速等建设项目。特别是临潭县中部片区供水工程的实施,将永久解决临潭县4个乡镇42个行政村以及卓尼县2个乡镇3个行政村的人畜饮水难题,惠及6万多群众。
依托资源聚合力
文旅产业高度融合
初夏时节,天高气爽。冶力关景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而在庙沟村的农家乐、民俗客栈内,前来住宿餐饮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以前我们村是有名的贫困村,谁曾想随着冶力关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全村人都吃上了旅游饭。”冶力关庙沟村村民晏双梅说。
改革开放初期,群众只是满足于解决“吃饱穿暖”问题,旅游是“奢侈品”。21世纪初,随着冶力关逐渐被人熟知,临潭县顺势而为,开发冶力关旅游景区,拉开了临潭旅游的序幕。
近年来,临潭县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始终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县产业发展中的龙头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以建设冶力关大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战阿子滩大景区和百里洮河风情线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全域旅游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不断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了以开发草原风光、绿色峡谷、民俗风情、红色旅游、宗教文化、生态旅游为重点,积极打造全县旅游精品线路,全力培育以冶力关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游;以洮州卫城、磨沟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洮州苏维埃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推进全县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
多措并举促转型
特色农牧业提质增效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牧业生产条件落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曾经,这些都是制约临潭县农牧业发展的因素。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临潭县农村基础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力度明显加大。
如今,临潭县各族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移动电话、电视机、洗衣机等普及寻常百姓家,农用车、小汽车、电脑网络也同样迅速进入农家,村村通车、通电、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电商和超市百货加快向农村延伸,农牧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临潭县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乡村振兴重点,一点一点打基础,一步一步缩差距,以特色农牧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发展为主导,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形成了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临潭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路子。不断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做强做优现代农牧业。基本形成了以“牛羊猪药菜菌”六大产业为主导,以青稞、藜麦等杂粮和土鸡、土蜂生态养殖为补充的特色农牧业发展新格局。中药材、高原夏菜等种植面积年均保持在16万亩以上,规模养殖场达120多家。培育农盛、西正开、金谷丰等省州县级龙头企业9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产供销模式普遍推广,中药材加工、仓储和牛羊肉屠宰冷链等农牧产品精细加工业从无到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成105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电商从业人员300多人,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促进产销对接、增加企业和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临潭当归”“临潭大黄”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临潭农产品有了全国公认的品牌。
多年来,围绕农牧业特色产业基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发展,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超过10亿元,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合作社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21年,全县农牧业产值达到9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到9704元。
倾心尽力办实事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建国初期,临潭县社会事业发展很是落后。
1954年,全县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159名,各级小学82所,在校学生6426名;1946年成立了第一人民医院,病床60张,1970年成立了第二人民医院,病床50张,1987年成立了县中医院,病床30张;1955年成立了县妇幼保健站,1973年成立了县防疫站,1982年成立了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但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水平依然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潭县提高办学条件,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教育质量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近年来,临潭县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办好每项民生实事,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以上。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校录取率分别达到98.6%、99.2%、9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引进教育卫生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新增城镇就业708人,劳务输转4.3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8.71亿元。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县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县一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困难群众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强力推进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已化解小区22个,化解房屋1283套,化解率100%,已发证649套,发证率50.58%。
临潭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0所,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02%;“村村通”“户户通”广播电视入户率100%;全县卫生系统机构数44个,床位数414+张,专业技术人员460人……
持续发力出实招
生态文明高位推动
临潭县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开展一系列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高度统一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临潭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保护和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不断筑牢绿色屏障。近年来,累计投资3.27亿元,完成植树造林11.9万亩,栽植各类苗木339万株;人工种草11万亩,退化草原改良14.5万亩;毒害草原、黑土滩治理8万亩,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60万亩。有效管护天然林33.8万亩、公益林12.6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2.07%,天然草原平均覆盖度89.98%。水、土、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辖区内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以上,土壤监测点位三种类型土壤监测结果均达标。建成有机肥生产企业1家,年生产规模达到6万多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7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5%。
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在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临潭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将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奋进之歌。
甘南融媒记者 苏琳喜 何龙 邓永强 杨占喜加草
- 2023-07-30以“三抓三促”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访临潭县委书记杨永红
- 2023-07-282023“冶力关杯”中国·国际拔河公开赛暨第七届甘肃临潭拔河节开幕
- 2023-07-20甘肃临潭:田园综合体科普园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 2023-07-14【甘快看】“如意甘肃 畅游陇原”短视频征集评选展播(90):美好甘南 感受诗意临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