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夏河:扛牢耕地保护责任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23-07-31 11:39 来源:甘南日报微信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壮丽70年 建功新时代】夏河:扛牢耕地保护责任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夏河县牢固树立大粮食观,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作为县域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粮食保障措施,大力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保障屏障。

图片

  未雨绸缪守好“米袋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基础,因地制宜推广青稞、油料作物种植,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总产。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完成年度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22万亩的任务,预计粮食作物产量达1.24万吨以上。投资378万元在阿木去乎镇、牙利吉办事处、吉仓乡、唐尕昂乡等12个乡镇推广“甘青4号”青稞良种,组建青稞良种繁育基地1.2万亩;投资209万元在县域大夏河沿岸,国道沿线及机场公路沿线完成种植优质油菜花8000亩。切实加强储备粮轮换管理,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夏河县丰安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完成2022年度储备粮2833吨小麦入库验收工作,通过实地查看粮食卸装、人员车辆登记,过磅等情况,全程跟踪监督,保质保量完成储备粮轮入工作的任务。强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邀请甘肃新立消防有限责任公司的工程师在丰安粮油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升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工作。

图片

  动态调控托好“肉盘子”。肉类供给事关民生福祉。夏河县针对全县以畜牧业为主要实际,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狠抓落实,全面开展《夏河县高原奶牛(娟犏雌牛)高效繁育暨藏羊本品种选育》,对接甘肃农业大学在牙利吉办事处设立牦牛产业专家院,兰州牧研所与县业务单位抓点攻关,成功完成高寒牧区高原奶牛(娟犏雌牛)繁育技术。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建设高产稳产优质饲草基地1.6万亩,改造提升生态牧场及标准化养殖场舍棚、储草棚1.4万平方米,建设优良种畜繁育基地7个,依托2个合作社建成防灾减灾饲草贮运体系贮草周转站2个。建设完备万头牦牛产业发展体系和5万只藏羊产业发展体系,投资建设1108.49万元的万只甘加羊繁育示范基地和922.5万元的加尕滩优质饲草种植基地。科才、桑科以5万余头牦牛为产业基础,投资450万元持续推进万头牦牛良种繁育体系配套设施建设,开展科才牦牛遗传资源认定和本品种提纯复壮。现代畜牧产业园以3000头牦牛为基础,投资780万元建设现代畜牧产业园智慧牧场,带动桑科牦牛产业和牙利吉办事处、吉仓乡娟姗犏雌牛杂交繁育发展。

图片

  拓展渠道提好“菜篮子”。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蔬菜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为确保全县人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夏河县多渠道组织蔬菜调配,高效能保持物流畅通,多元化加大动态仓储,针对性强化监督检查。通过整合线上线下信息,积极帮助商户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各类电商企业对接,加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衔接力度,强化蔬菜供给、销售、储备等信息监测调度,健全应急保供体系,完善应急保供运销主体名录,发挥好保供主体“蓄水池”调节作用。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打造无公害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落实国家各类补贴总计15.4万元,扶持夏河县洒嘎格尔特色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乎尔卡加村切浪道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主要从事马铃薯、食用菌和绿色蔬菜种植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基础设施,加大种植规模,新增流转耕地80余亩,种植羊肚菌26亩、马铃薯100余亩,新建日光大棚5座,将日光蔬菜大棚种植面积增加到15座,稳步提高县域蔬菜自给能力。

图片

  奖惩并举划好“耕地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并实施基本农田按禁止开发区域管制制度,有效保护基本农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落实用地审批管理,推动土地利用规划评估修改、工矿废弃地和废弃居民点复垦利用、闲置土地处置、低效用地再开发,努力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目前耕地保有量调整为14607公顷,二调面积为15241.77公顷,三调面积为16379公顷,相对于二调来说三调耕地面积增加了1137.23公顷。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经委托省国土厅规划研究院审查论证,确保“占优补优”原则,先后累计投资5037万元计划建设4.08万亩高标准农田,切实提升了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截至2023年共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万亩,其中新建3000亩,改造提升面积7000亩。借助全国土地日、法制宣传日等,深入基层向群众宣传保护耕地的法规政策,使耕地保护做到家喻户晓。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管护长效机制,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规定,组织项目区群众按照投劳折资办法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管护,做到管护无死角、无缝隙。

  (记者 李婷婷 杨浩 通讯员 汪阳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