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2023重走中国西北角】张一悟故居修缮 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红色名片

23-07-31 11:10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专题】第十三届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

  “故居的修复保护迫在眉睫,这不仅是工作,还是使命,更是广大榆中人民的期盼。”榆中县文旅局的负责同志站在张一悟故居的修缮现场说道。这座位于榆中县城关镇北关村一社一号的四合院,坐西朝东,系土木结构建筑。站在院落中央环视,映入眼帘的青瓦黄木典雅气派,古色古香。恰逢雨后初霁,云彩倒映在水洼中,与房屋的影子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趣。

  据悉,张一悟故居保护修缮工程于2023年3月开工,从现场可以看到,上下堂屋与两侧厢房的复建已接近尾声,屋内的大部分地砖、窗栏也已铺陈安装完毕。年久失修的旧居渐渐恢复原貌,它特有的红色气质也即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张一悟故居修缮现场 唐仲熙/摄

  张一悟:榆中的红色名片

  如今,张一悟早已成为榆中县的红色名片,其事迹和精神被广泛传扬。

  榆中县拥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红色血脉,历来人才辈出,这座旧居的主人张一悟就是杰出代表。张一悟自小学习成绩优异,3岁接受启蒙教育,7岁进入学堂读书,12岁考入甘肃法政学堂,青年时赴北京大学深造。在京期间,张一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与张亚衡、丁益三两人经常活跃在革命斗争第一线,他们三人也被陇籍旅京学子亲切地称为“榆中三杰”。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张一悟成为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甘肃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甘肃特别支部第一任书记。党和人民对其革命战斗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是“人民革命的鼓手”“劳动人民最忠实的儿子”。

张一悟同志旧照 唐仲熙/摄

  清风轻拂,像在低声诉说着幼时张一悟在此生活的往事。行走在张一悟故居的廊间门前,观看一件件张一悟曾使用过的珍贵文物,他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事迹在我们脑海浮现。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修缮保护这座故居,就是要把张一悟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榆中的这个红色名片。”

  修缮:故园故色的精致复原

  “这座宅子是张一悟儿时居住的地方,早在2004年就被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地方有了破败的迹象,这次修缮,就是为了复原它曾经的模样。”榆中县文旅局的负责同志边走边给我们介绍老宅的情况。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院落周围的堡墙和北厢房的形态有些许残破,原有的厨房旱厕马厩也透着破落迹象。

张一悟故居旧物及介绍 唐仲熙/摄

  在被问及此次修缮保护工作的难点时,工程建设技术负责人刘工如数家珍:“首先,我们只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资料中获知故居的旧貌,但土木建筑结构多样,想要真实还原张一悟故居的原貌并不简单。其次,要尽善尽美修复古建筑,就必须在各种细节上下功夫,比如房屋的窗户纹饰、砖瓦木料的颜色做工等,这需要我们费不少心思。” 细看这座长28米,宽21米,占地面积468平方米的旧宅,其细节之丰富、修缮工作之复杂令人称叹。

  在院外往里望,上下堂屋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其中一位工人说:“旧居原状中,石阶高度、屋梁长短都有差异,我们在复建两座堂屋时,充分考虑到了二者功能形态的不同。另外,对屋檐倾斜的角度也作了仔细推敲,力求恢复其原有模样。”

  走进上堂屋,可见土炕、地砖、窗栏也已复原完毕,浓厚的上世纪古典韵味和氛围感扑面而来。现场施工人员告诉我们,房间内砖瓦、木梁等建材的选用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大部分来源于榆中县青城古镇。为严格确保维持原貌,施工团队四处寻访,请来经验丰富、熟谙此道的老工匠,对窗栏、家具等继续精雕细刻。

  新生:红色精神的不竭之源

  “三年前,也就是2020年,我们就组织相关专家对故居状态开展了勘察评定,结果显示,随着历史变迁,建筑的原有布局和功能已经被破坏。为了保护红色文化、继承革命精神,我们经过论证,决定对张一悟故居进行全面修复和完善。”榆中县文旅局的负责同志站在已经浇筑好的石阶上,向我们解释了修缮故居的原因。

  张一悟故居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光荣历史和红色传统,是榆中县的宝贵财富。故居的修缮保护工作不仅能够弘扬革命文化、激发群众爱国热情,更可以丰富当地红色旅游资源、推进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

张一悟故居标牌 唐仲熙/摄

  从初次踏入这座旧宅到深入探访它的每个角落,沉甸甸的历史感不觉已经压在心头,之前这里或许荒草丛生,稍显落寞,但想到经过修缮复原后故居游客络绎不绝、生机复现的样子,欣慰喜悦便顿然而生。

  恰如榆中县文旅局的负责同志所说:“从前的故居是张一悟先生儿时的家园,而未来这里将成为榆中县红色精神的不竭之源。”

  (作者分别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研究生唐仲熙、2022级本科生谢尹廷;指导教师李晓灵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