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甘快看】一画开天文明肇启 伏羲文化源远流长

23-06-19 18:50 来源:新甘肃 编辑:杨亚楠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懿 万及敏 李萍

  这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薪火,伏羲一画开天,肇启文明;

  这是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不断传承创新,历经古圣先贤传承至今。

  6月22日,2023(癸卯)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将在天水举行。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这场盛会,“羲皇故里”天水装扮一新,以诚意、敬意、盛意迎接这场同根同祖拜始祖的文化活动。

  这不仅是伏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眺目远望,伏羲文化迄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根据史书记载,伏羲氏发源于渭河上游,诞生在古成纪,随着部族的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迁徙繁衍于黄河中下游等更为广大的区域。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上层文化到民间习尚,几乎无所不在。

  传承伏羲文化,是为文化强国建设传承文化精髓,更是立足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续与发扬。

  6月18日,在天水市伏羲庙广场,乐曲悠扬,舞蹈翩翩……乐舞告祭仪式是公祭伏羲大典的主要内容,本次公祭伏羲大典的相关节目正在这里排演。

  “今年再次参加公祭伏羲大典,感觉非常的荣幸和自豪,希望能在乐舞中共颂伏羲文化。”天水艺校二年级学生锡钰第二次参演公祭伏羲大典乐舞告祭仪式。她说,“每一次舞动都有全新的感受和认识。”

  离开伏羲庙广场向北而行,印有“伏羲庙”字样的黄色旗帜随处可见。在专门祭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宗庙建筑群——伏羲庙内,古建筑与老树柏影相映,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祭拜,切身感受着源远流长的伏羲文化。

  “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以传承始祖复兴文化根脉,汇聚中华民族复兴力量为主题,我们也将深挖伏羲文化内涵,讲好伏羲画卦故事,为全球华人献上一场寻根祭祖的精彩活动。”公祭伏羲大典服务中心节会科科长梁晓冬介绍,2023年公祭伏羲大典,更加突出大典主题的时代性、祭祀仪式的传承性、来宾邀请的广泛性、两岸共祭的延续性、系列活动的丰富性、宾客接待的细致性和宣传报道的时效性。

  公祭伏羲大典举办三十多年来,甘肃省和天水市高度重视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使公祭伏羲大典的规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而民众自发的祭祀伏羲活动也更加兴盛。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的坚守。

  如今,伏羲文化不仅在一年一度的公祭伏羲大典中绽放,更是融入中华儿女生活与精神的方方面面。群与群之相际,代与代之相续。伏羲文化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包容开放的实践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与内生动力。

  【记者手记】

  在公祭伏羲大典来临之际,我们来到龙城天水,不同以往的打马而过,这次的到来更增添了一丝厚重、一层敬畏、一份自豪。

  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还未开始,行走在天水街头巷尾,伏羲文化却随处可感——

  那是出现在每一位天水市民脸上的善意,是凝聚在公祭伏羲大典工作人员身上的诚意,更是“羲皇故里”天水,为迎接八方同胞从城市面貌到服务不断提升的厚意。

  白天的天水到处可见公祭伏羲大典的装扮:天桥上的标语、广场上的花卉、随风飘动的旗帜……到了夜晚,天水古城的灯光亮起,游人如织夜如昼,羲皇故里的晚风便掠过发丝吹进人们心中。

  何为传承?

  也许,文化传承早已不再是一种宏大叙事,更多时候它被揉进生活的细微末节中,融在无形的思想与精神之中。

  所谓传承,是对挑战难关的勇气和智慧,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坚守。如今,六千多年传承与发展的伏羲文化正在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先人传递今人承接,我们才会知其所来,明其将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