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的伏羲文化(上)
■ 南宋马麟绘伏羲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画“伏羲女娲图”
□ 刘雁翔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追寻我们民族的根,伏羲这个伟大的名字是无法回避的。虽然伏羲及其事迹笼罩在神话或传说的迷雾之中,但理性思考,无论是神话,还是传说,都是上古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不乏人类历史童年的印记。没有了以伏羲为首的三皇五帝,也就没有了文字发明之前有人物的中国史。
伏羲、伏羲文化及其内涵
关于伏羲的记载,在先秦时期即出现在诸子百家典籍之中。上溯渊源,天水市所辖的武山、甘谷出土新石器时代人面鲵鱼身纹饰彩陶瓶各一只,正是伏羲人首蛇身(龙身)形象的艺术写照。甲骨文中即有两“虫”相并的字形,有学者认为此即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像的抽象化,可证伏羲的故事起源很早。有了关于伏羲的记载及其信仰,自然也就有了伏羲文化,但明确提出“伏羲文化”的概念,时代比较晚。
研究缅怀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尤其是三皇五帝这样的传说人物,往往以“人物+文化”命名标识,合者如三皇文化、炎黄文化,分者如黄帝文化、炎帝文化、女娲文化等。汉代以来,就有“伏羲生于成纪”的记载,而天水地域是古成纪地,于是天水自古有“羲皇故里”之称。受研究古文化、地域文化热影响,1992年10月,天水市组织召开全国性的“第一届伏羲历史文化研讨会”,会后编辑出版《伏羲文化》一书,“伏羲文化”概念正式确立,之后这个概念也为学术界认可。
这里要强调,“伏羲文化”概念提出虽晚,但伏羲文化属历史文化范畴,是史前文化和历代信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自有伏羲即已存在。具体而言,伏羲文化的主体是附着于伏羲身上的诸多发明创造,如始作八卦、发明渔猎工具、兴嫁娶之礼、造书契、定姓氏、制礼乐、理庖厨等。究其实质,这些发明创造可以视为新石器时代原始文明的成果。现代意义上的伏羲文化,其内涵更加广泛,凡和伏羲事迹相关的事或物,诸如祠庙遗迹、民情风俗、传说故事、史籍记录等都属于伏羲文化范畴。伏羲创制的诸多传说使长久造福于人民的事迹有了物主,以便让人民崇拜,引领人民更好地生活。因此,伏羲也就成了原创文化的化身,古往今来被尊称为“人文始祖”,民间称“人宗爷”或“人祖爷”。
秦汉大一统,伏羲及相应的伏羲文化通过四个层面传播:其一,典籍传承层面。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代不绝书。其二,图像传承层面。伏羲、女娲像被广泛采用,频频出现在墓室雕刻、建筑物彩绘、工艺品加工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其三,祭祀传承层面。秦汉以来从官方到民间都是设祠祭祀,绵延不绝。凡有伏羲遗迹的地方都有伏羲庙,瞻拜虔诚,香火旺盛。其四,伏羲、女娲传说流传于全国各地。和牛郎织女、祝英台梁山伯的传说一样,成为人们最喜闻乐见的故事之一。
典籍里的伏羲及伏羲文化
上文所言伏羲文化传播的三个层面,以典籍层面传播最受人关注。《周易·系辞下传》关于伏羲“始作八卦”的记述影响广远,将易经、八卦和伏羲不容置疑地连为一体。《汉书·古今人表》将伏羲列为“上上圣人”之首,确立其人文始祖地位。汉代尤其是东汉谶纬之学盛行,各种解经之纬书大行其道,其中涉及伏羲资料众多,伏羲形象大为丰满,有了出生地,有了具体的形象,有了各种各样的事迹,伏羲在古史系统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形象、功德完全确立。后世记述伏羲事迹多是以纬书为依据的总结截取。
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伏羲的记述以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犠氏》、东晋十六国王嘉《拾遗记·春皇庖犠》传记式的记述最为完整。伏羲生地、姓氏、功业、在位年数、驾崩葬地尽在其中。
及至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注解《史记》,有名著《史记索引》,鉴于《史记》五帝之上历史缺如,其卷30补作《三皇本纪》,文曰:“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昊是也,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十一年崩。其后裔当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之胤也。”
文虽不长,但意义重大。唐代大修史书,完成《晋书》等正史八部,而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为中华文化的肇始者,所谓“伏羲以降,因秦斯及,两汉继绪,三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笔备焉。”正是在如此浓厚的史学氛围下司马贞为《史记索引》综述、补充前世有关伏羲的文献材料,撰成这样一篇较为完备的史传,最终完成伏羲传说事迹的历史化。 宋代史著,如苏辙《古史》、刘恕《资治通鉴外纪》、郑樵《通志》等对前代所记伏羲事迹进一步整合,总的趋势是将传说彻底历史化。罗泌的《路史》则是以资料性著述的形式,将当时所有能见到的各种资料统统辑入伏羲本纪《太昊纪》,“纪”之原文和其子罗苹的注释加起来超过7000字,洋洋大观。经过宋代史家对伏羲资料的全方位整理,后世基本没有了拾遗补缺的空间,如清代古史名著马骕的《绎史》记载伏羲,就只能采用列举宋代以前注明出处的伏羲资料辑录的方式了。
简要回顾典籍中的伏羲“状况”,则知我们崇敬的人文始祖伏羲,是应国家和普罗大众的需要逐渐形成的,伏羲文化史是动态的建构史和接受史。
近现代,学术界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运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思想对伏羲传说的来源性质、历史内涵以及伏羲和女娲的关系等进行多学科研究,使伏羲研究有了新的突破。闻一多的《伏羲考》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伏羲由古人典籍中的历史人物,又回归传说人物、神话人物。不过,无论考古者如何考,辩史者如何辩,伏羲是历史人物的身份可以质疑,但谁也无法否认或无视伏羲及千百年来形成的伏羲文化。如历史学家李学勤所言:“我们谈到古代历史都很骄傲,我们的历史年代非常精确,可以一直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这是不可争论的。再往上还有很长,中国悠久的历史是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的,也就是从伏羲、女娲开始的。”当然不可否认,从伏羲、女娲开始的中国历史有许多断点,故此古人以合理的想象连缀远古历史也是合情合理的。伏羲出现在先秦诸子典籍之中的形象,是一位上古时期的人王,是诸子百家回顾历史的产物,不应是凭空虚构,宏观一点说,神话传说就是上古时代的历史,应从历史发展的大势去理解。
- 2023-06-16甘肃省政协召开主题教育问题检视整改情况交流会 庄国泰主持并讲话
- 2023-06-16任振鹤在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扩大)会议上强调 凝聚合力落实硬举措 加力加效打好主动仗 让金融更好地为全省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 2023-06-16“七区图证——民国酒泉地图证照展”在肃北县博物馆开展
- 2023-06-16胡昌升任振鹤会见汪建平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