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崇信:窑洞养牛“犇”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23-06-15 16:3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近年来,崇信县探索推行了窑洞生态养牛的新模式,将发展生态种养殖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整合资源资金,创新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产业,“犇”出一条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的致富路。

  走进崇信县木林乡大庄村明鑫家庭农场的红牛养殖场内,远远地就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牛叫声,农场的创办者王明军正和村民吴有林一起在牛圈里忙着清理牛舍、添草加料,一头头膘肥体壮、毛色鲜亮的红牛悠闲地甩着尾巴、吃着草料。自从大庄村的窑洞红牛养殖场建成以来,他就在这里找到了新工作。

  崇信县木林乡明鑫家庭农场务工人员告诉记者:“我从2021年来这给王总养牛,一年能收入4万元,还能把家里的农活也干了。”

  提起牛,今年53岁的王明军有着不一样的心路历程,早在二十几年前,为了生计他干起了贩牛的买卖。后来,他发现县上对红牛产业的支持政策越来越好,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随即,他便在大庄村建办明鑫家庭农场,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养牛之路。如今他搭上政策的“顺风车”,让他的红牛“住”进了冬暖夏凉、宽敞整洁的老窑洞。

  明鑫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明军说:“我养牛已经二十几年了,从刚开始的几头牛发展到如今的200多头牛,刚开始是在大棚里面养,那是硬化地,时间长了牛就蹄子疼,窑洞里冬暖夏凉,牛就比较自由、不生病、省人工,窑洞养牛对我们红牛养殖来说优势非常好,既节省了成本,还可以在窑洞前种植饲草玉米,循环利用的模式非常好。”

  在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王明军不是捂紧自己“钱袋子”,而是将自己的养殖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想搞养殖的乡亲们,积极带领他们一起过上“牛”日子。

  崇信县木林乡崖窑村红牛养殖大户王玮说:“我从2012年年底开始跟上大庄村的王明军学习养牛,起初从一两头发展成十几头,在自家的老地方开始养,到后面一直想扩大规模,但是资金紧张,圈舍地方小,去年正好赶上县乡利用废弃窑洞养牛的好政策,我积极报名,现在发展到45头,去年年收入在30万左右。”

  通过发展窑洞养牛,在提升了养牛效益,降低了养牛成本,增加了产业规模,减少了利润流失的同时,去除残垣断壁,保留住了乡愁记忆,实现了传统古村落的古气与现代养牛业的朝气、窑洞文化散发的老气与红牛文化焕发的生气、养殖产业的经济属性与文旅产业的人文属性的相得益彰。

  崇信县畜牧兽医中心副主任王海虎说:“ 县上每年都出台《崇信县农业产业链及农业特色产业扶持管理办法》,对乡镇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改造窑洞进行养牛,且每孔窑洞存栏基础母牛2头以上的补助1万元,当年产犊的,追加补助1500元。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锦屏镇平头沟-姚洼、黄花乡油府庄-马寨子等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7条,改造废弃窑洞1701孔,养牛5300余头,打造了以牛文化为主题的“农耕部落”,力争2025年实现可改造窑洞养牛全覆盖。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抓好窑洞养牛经验的总结完善和提升推广,努力把窑洞牛打造成生态牛、文旅牛、特色牛、致富牛和品牌牛,打造成平凉红牛的一张亮丽名片。”

  通讯员 王燕芳 关改琴 王拴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