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教育

科教融合 造就人才 服务地方 走好甘肃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

23-06-14 09:1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科教融合 造就人才 服务地方

  走好甘肃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国家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在甘肃落地建设。目前,甘肃省正在以建设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为牵引,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向内涵、从量变向质变“跃升”。

  筑牢学科平台基础,支撑一流高校建设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解决粮食问题,关键在种子。

  2022年6月,兰州大学“甘肃省基因编辑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该实验室致力于通过精准育种,提高甘肃省育种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

  “我们希望以基因编辑技术为支撑,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选育优异的作物遗传新材料,为玉米、马铃薯和苜蓿等种业发展贡献力量。”甘肃省基因编辑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勃教授说。

  2023年6月,时隔一年,该实验室梳理了多年来研究获得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抗性的功能基因,在玉米中验证其功能,并着眼提升已有玉米转化方法的效率,不断优化玉米胚转化技术。

  “甘肃是玉米制种大省。我们将着力突破生物技术育种的‘卡脖子’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针对甘肃玉米优势品种存在的不抗旱、不抗病等缺陷,我们将进行基因编辑介导的定向改良,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甘肃玉米优势品种的市场竞争力。”李勃展望道。

  走进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只见几名身着实验服的师生正在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金属材料金相分析。

  “该实验室由科技部批准建设,是甘肃省属高校中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针对西部有色金属资源优势的重要战略布局。”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石玗教授介绍。

  “实验室定位于有色金属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甘肃省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镍、钴、铝、镁、铜等有色金属,开展相关研究,致力于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瓶颈。”石玗说,近五年,该实验室累计承担各类国家级科研任务105项,承担各类省部级、厅局级科研任务117项,承担企业技术开发和服务项目194项,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

  这几年,省教育厅指导全省高校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汇聚各类创新资源,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省高校共有科技创新平台近50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

  以立德树人为使命,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为迫切。

  近两年,兰州大学聚焦能力培养,强化实践育人平台建设。重点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重点强化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与隆基公司、中核集团等企业合作设立定制班,与华为公司联合启动“智能基座”项目等,多渠道搭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

  在西北师范大学,有一门名为“创新创业大讲坛”的课程。与传统选修课不同,这门课每期都会设定不同的主题,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创业者,与学生探讨创新创业相关话题。

  从最初只有本校学生选课,到后来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也慕名前来,这门课已经远远超越了“修学分”的意义。

  “创新创业学院协调全校各实体学院资源,以校级立项方式,建设了25门专创融合和思创融合课,每年6500余名学生选修。”西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慕小军说。

  近年来,我省高校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千千万万学生受益其中,获得长足发展。

  兰州理工大学201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红柳基地班印宇杰,便是其中之一。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兰州理工大学《印樾时代——引领光伏电站高效运维新变革》项目荣获高教主赛道本科生组金奖,实现了该校在此项大赛中国家级金奖“零的突破”。

  作为项目团队负责人,印宇杰对这个项目的点滴熟稔于心,“针对光伏运维行业故障诊断和板面清洁问题,我们运用光伏组件全发电周期健康评估与管理、数字孪生特征故障诊断以及可移动无损高效清洁三大核心技术,研发出了一款以硬件、软件相结合的光伏运维整体解决方案。”

  “依托学院和兰州理工大学红柳创客梦工厂等平台,在学校提供资金、场地等支持的前提下,我们才得以开发出这个服务于光伏电站的健康与效益的系统,成立印樾时代新能源装备(甘肃)有限公司。”“双创”比赛落幕,但“双创”永无止境,印宇杰表示,将继续和团队成员围绕光伏运维的无人干预、清扫机器人的自动部署进行迭代更新。

  “兰州理工大学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秉承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6个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做到了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依托红柳创客梦工厂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每年立项创新创业项目700余项。”兰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王志文教授说。

  科教融合成效显著,服务地方大有作为

  2022年,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兰州大学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继续入选。

  自国家“双一流”建设启动实施以来,我省不断推动“双一流”建设工作由整体规划、总体布局向全面落实、纵深推进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一流学科4个、省级一流学科64个。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一流学科对接产业、服务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开展西北民族及宗教中国化问题相关研究,助力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民族团结。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紧跟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发展趋势,率先在国内研制了车站信号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及其成套装备。

  甘肃农业大学草学,开展寒区旱区适宜草类新品种选育,研发的甘农系列苜蓿、燕麦、小黑麦等品种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区市。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服务于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等全省重点企业,建立多个校企产学研合作中心,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160项。

  ……

  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等高校也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特色,在新冠防治、财管金融、法治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发挥了人才供给、科技支撑、高端智库等重要作用,为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高校贡献。

  “西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长期开展民族地区教育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智慧教育及‘互联网+支教’等重点工作,服务全省教育脱贫攻坚。”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贺相春介绍。

  贺相春说,近期,学校重点围绕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的一些关键技术开展了相关研究。前不久,开发成功的少数民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智能学习系统,已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玛曲县的部分幼儿园进行了前期实验,效果良好。“我们将继续扩大实验范围,让这个研究成果向其他民族地区推广,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奋进,并且随着一系列政策相继实施,竞争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明显夯实。在此基础上,甘肃省着力建设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打造西北高等教育发展新引擎,辐射带动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甘肃方案、甘肃智慧。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