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天水——从伏羲女娲的传说里走来

23-06-14 09:1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天水——从伏羲女娲的传说里走来

  伏羲女娲画像

  纤毫毕现的天水雕漆工艺品

  文\张子艺

  很难用一个词汇去定义天水。

  需要一条历史间或明或暗的经线,从远古传说伏羲女娲卦台山,到跨越三千年的大地湾遗址,到丝绸之路上重镇的麦积山石窟造像;再辅之以宛转悠扬的秦州小曲、纤毫毕现的天水漆雕技艺以及热辣的天水呱呱等流传千百年的非遗传统技艺为纬线,共同勾勒出从历史间走来的古城天水。

  一 历史悠久的天水 

  清晨,天水。

  熙熙攘攘又车水马龙的主街道两侧,光明巷、胜利巷、育生巷……排布着众多的幽深小巷,里面的早点摊位鳞次栉比、热气蒸腾。

  最寻常的摊子,用玻璃打造出一个框子,里面摆着黑褐色的呱呱主料,这是没有加调料的荞麦呱呱,黝黑而筋道,外人很难在这种样貌下一探究竟,但又簇拥着如此多的人,恐怕,这便是此地亟待解析的一个秘密吧。

  浇上辣椒油、醋、秘制调料的呱呱果然焕发出新的生机,揉到碎的呱呱被裹上了一层艳红色的辣椒,在清晨散发出辛辣热忱的香气。呱呱摊旁边的炉子上烤着猪油盒子——虽然猪油的点心在全国各地如此常见,但只有在天水是如此寻常,这是天水早餐最佳的搭配,人们在对美味的享受中,开启一个兴冲冲的清晨。

  人们大抵要跟随伏羲女娲的故事,在天水的大地上走一走。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正史中,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传说中,伏羲部族和女娲部族主要生活在渭河,泾渭分明的渭河。卦台山是伏羲女娲主要活动的区域,天水有两处伏羲庙,一处是每年举行公祭伏羲大典的秦州区伏羲庙,另一处位于市区北部的卦台山上。

  正值初夏,整个天水笼罩在温暖的绿意中,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有着迥异于西北典型风貌的秀丽与温柔,整个大地被郁郁葱葱的绿铺满,站在天水郊区的卦台山上,可以俯瞰到整个三阳川。

  此地秀丽,清奇。

  渭河在卦台山下拐了一个弯,扭曲成“S”形,将椭圆形的三阳川盆地一分为二,形成一个天然的太极图,相生相克,互补而又同时禁锢于太极图内。中国人长期思想的模式,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到,大体以“变化”为主轴,诸多力量相生又相克,尤以阴阳两极互补而又不得走极端。

  这是中国人在人世间的哲学,此地就是大地给予的图示。

  传说中,伏羲就是在此地开悟,当他凝视这一片山水时,山上的洞内飞出来一匹龙马,恰好是稳定之中的一点变数,于是八卦图诞生了。传说已不可考,但五行八卦学说下的思辨,是中国早期朴素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人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卦台山上的伏羲庙香火旺,当地人居多,人们虔诚地朝着庙里的伏羲说些心里话,祈求平安或者顺遂,再步履蹒跚地下山,沿途有孩童奔跑,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骨碌碌转,山水间皆有了灵气。

  一山之隔,渭河南岸台地再向南,从卦台山隧道进入天平高速和天巉公路,就到了烟铺村,天水的大樱桃挂满枝头,红得发紫。

  这是天水近年来比较出圈的经济作物,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樱桃产区,六月正值丰收期,果农从树上采摘的果子,顺着公路、铁路运到各地,这种原产欧洲,黑甜的浆果硬是在天水妥帖地扎下了根。当地的菜市场水果摊上,一筐筐红樱桃四处流淌,看到有顾客询问,摊主毫不吝啬地随手拣出来几个:“尝尝,甜得很。”

  二 文化璀璨的天水

  对国人来说,审美固然重要,但实用价值显然是摆在第一位的,雕漆这样工序繁杂的物件儿,仅刷漆就得百遍之久,但确实有它实用的好处,不怕烧、不怕烫,不怕酸碱腐蚀,可以长长久久地保存。

  天水漆雕厂退休多年的张国栋年事已高,从1964年开始上班,他进入这个行业已半个多世纪了。身为天水漆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他深感自己肩负着传承与传授的重任,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都会在天水各个漆雕厂或者工坊转悠,这已经变成他一种本能的习惯,只有在雕漆现场,他才感觉自己能恰如其分地镶嵌进去,就像雕漆物件儿嵌入漆雕中的宝石、玉石一样熠熠生辉。

  如果说伏羲女娲是留存于人们蒙昧初期的集体记忆,距离天水市100多公里,位于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就确凿无疑地将史前生活呈现在现代人的眼前。

  工业革命驱动下的现代人,在大地湾遗址博物馆回望人类的来路,自然之笔留下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依稀勾勒出人类的进化史。

  五千年前的宫殿,六千年前的绘画,七千年前的防火理念,八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大地湾遗址大致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其中一期文化距今约8000年,是中国西北地区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8000年实在过于遥远,连最宏大的幻想都无法抵达时间的边界,好在有文物和遗址佐证这一切,来给现代人讲述一些过去的故事。

  比如说,有一幅据说是最早的绘画作品。

  用现代的眼光,这是一幅涂鸦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幼儿园被老师安排过这样的题目——画一张跟爸爸妈妈快乐游玩的照片吧。于是小肌肉群还不太发达的孩子紧紧捏着油画棒,画出来头发像蒲公英一样即将炸开的妈妈,短头发眼睛大得像铜铃一样的爸爸,这很寻常,但这样的作品倘若诞生在几千年前,人类文明开端的前夜,总不免要使人们浮想联翩,在房屋的地面上画这样一幅画,究竟指向何处?

  尚不知,专家们有不同的意见,但这幅画确实在学术界引起巨大的震动,艺术表达是人类可以超越语言、文字、种族的一种审美,无论是祖神崇拜还是占卜活动,我们就姑且把它当做一个谜语吧,谜底自然会揭晓,在未来。

  大地湾的学术价值是如何显赫,生活在此地的人们过去经常在农田、草坡上随意踢出来一些破碎的瓦片,跟黄土混在一起,毫不起眼。人们听着伏羲女娲的故事长大,这些故事遥远地就像在天边,至于祖先?他们习惯用“祖祖辈辈”这个词语:“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没有迁移过”“老先人都在这里”。至于更老更早,甚至千年以上,生活在此地的人们对此毫不在意,他们只是将炕台上的料礓石擦得明亮光滑,就像5000年前的先民一样。

  天水有一种叫做雕漆的手艺,也传承了2000多年。

  植物受损后溢出的树脂就是清漆,将它涂抹在竹胎、木胎上,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出花纹,最常见的是乌黑色的打底,里面琥珀一般镶嵌着玉石、贝壳、螺钿以及蛋壳。

  在暗处,这是一种低调而不起眼的黑色纹饰,但有了阳光,贝母的光晕与螺钿本身的色彩突然流转,漆雕制作而成的工艺品陡然透出五彩斑斓的黑色,恰如暗夜之中的流光般夺目。

  这是一种日常生活所用的华美。

  寻常的物件儿,用这样的手段重新装饰后,自然会带着格外华贵的气度,纵然餐桌上只有浆水面和酒碟儿,但就着流光溢彩的桌面,依旧能吃出山珍海味的鲜美。

  况且,并不止于此。

  四条竖屏风,雕着梅兰菊竹、四大名著,要是婚房里,可能是鸳鸯戏水,永结同心。尤其在民国时期,雕漆的类型从大件家具开始扩大到寻常物件儿,盘、盒、奁、碗、笔筒。女儿陪嫁的时候,要能打两口雕漆描金的木箱子或者随手可提的皮箱,嫁妆抬到婆婆家,这铁定是不能小觑的珍爱。婆家早早备好的梳妆匣子,显然也是雕漆制作,这是一种互相给予的尊重和体面对待。

  三 烟火人间的天水

  天水的历史是如此厚重,仅仅知晓这些过去的事情就要用掉大量篇幅,但是到了天水,我们又真的绕不过它们。譬如说“麦积烟雨”,只要天空里水分饱满地滴落下来,整个世界就氤氲在一片水汽之中,麦积山恰好是青绿色的,在烟雨的衬托下,像蘸满墨色的巨笔挥就的中国画。

  站在远处看到的,恰好也是这样朦胧而迷离的风景。

  天水人远观麦积山,外地人奔赴麦积山,随着这些年旅游市场的火爆,本地人会在五一、国庆节这些日子里避开这个热门景点,倘若有亲友前来天水旅行,陪同排了一天队上山的天水人会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人太多了,怎么那么多人。”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在此处的人并不会将这座山、这座山上的石窟过于神化,络绎不绝的游客用脚步为麦积山投票,本地人只是拖家带口,将目光瞄准了温泉、农家乐和另外的山。

  要论生活,天水在秦岭温柔的环抱下,冬天冷冽的风也会变得温存,到了春天,花呼啦啦地开遍了整个城市,自由路的玉兰花、新阳的杏花、藉河岸的樱花、南山的牡丹,整个城市都在氤氲的香气里微醺,这是西北少见的温润潮湿之地,甚至诞生了一个叫做“白娃娃”的劳务输出品牌,无他,唯肤白尔。

  夏天,樱桃和水蜜桃依次上市,紧跟其后的是苹果和鸭梨,西北的日晒使水果甜美多汁,同时也使人们因地制宜,诞生了一些解暑的法子。

  比如说,浆水。

  浆水是一种植物发酵后的酸汤,是夏天的解暑良方,略酸的口味带来清爽口感,这是炎热时期人们的共识,南方的酸粉、酸粥都可以列入此类审美。

  但天水人不能容忍的是,居然有人说天水的浆水,跟老北京发酵出来的豆汁儿异曲同工。无数人梗着脖子讲理:“浆水是清香”“豆汁儿呢?那是什么味道?能跟浆水比吗?”

  喝过豆汁儿的毕竟是少数,在天水,浆水才是主流叙事。

  野地里摘来的野韭菜花,用菜籽油呛香,再倒入生浆水,水与油之间“刺啦”一声是如此美妙,绽放出的浓香在炎热的夏天带来山野里的微风,无论是面条还是粉鱼鱼,都摇曳在浆水汤里。

  拌扁食也行。

  市区里伏羲庙对面的一排小店里,就有几个扁食的摊位。

  元代、明代,人们把饺子称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中国历史悠久,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非主流的中心城市,依旧遗存着千年前的叫法,未曾改变,福建有扁肉、浙江台州有扁食,天水的扁食,样貌上介于饺子和馄饨之间,但在口味上,是确凿的饺子,最常见的是萝卜馅儿的。

  天水有汤扁食和拌扁食两种,夏天天热,人们大多会选拌扁食。这种吃法跟成都的红油抄手类似,但天水扁食浇的卤子极丰富,红彤彤的辣椒、醋、豆芽、韭菜、豆腐烩出来的卤子不由分说浇在煮好的扁食上,味道辛辣爽口,刺激味蕾。

  北方的优势皆在分量上,与红油抄手一份4个、6个不同的是,天水的拌扁食足足一大海碗,可以完全提供成年人一顿午餐的热量。当地人的任性之处就在于此,在天水,扁食不过是早餐,就像海碗里装的牛肉面,也最常作为兰州人的早餐一样。

  在游客们对于西北人的饭量啧啧称奇的当下,天水人不以为然,他们就像麦积山石窟群里的小沙弥一样微笑着,吃完扁食再喝一碗汤,潇洒离去,奔赴火热的现世生活中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