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归雁”变“头雁”过上“牛日子”

23-06-13 16:4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2007年,从部队复员归来。2013年,他开始发展养殖,成为一名“牛倌”。10年来,他依靠一股“牛劲”,成为村子响当当的“牛状元”,依靠养殖过上了“牛日子”。他就是华亭市西华镇80后退伍军人张兴。

  铡草配料、清扫圈舍、添料蓄水……天刚蒙蒙亮,张兴和妻子解红燕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宽敞整齐的牛舍里咀嚼着草料,“哞哞”声此起彼伏。

  “刚退伍时本想外出打工,但看到村里有人养牛发了家,便萌生了养牛的想法。”张兴说,“在父亲的支持下,建了一个简易牛棚,买了17头母牛,开始了牛倌致富路。”

  背靠关山,饲草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再加上父辈有养牛经验,张兴的“牛群”很快繁衍起来了。虽然数量有了,但他发现自己养的牛总比邻村的同龄牛小一圈,卖不上好价钱。

  “好在镇、村两级会经常组织一些技术培训会,还有兽医站的技术人员时常上门检疫、指导。在大家的帮助下,牛品种得到改良,新品种的‘平凉红牛’收益就相当可观了。”看着养的膘肥体壮的“红牛”,张兴满脸是开心幸福。 

  通过10年的努力,张兴已经成了村里的养牛能手。从17头到如今的105头,品种变得越来越好,价格也变得越来越高,每年养殖收益达到10万余元。科学养牛、养精品牛让这个80后小伙也走上了致富路。

  致富不忘桑梓情,张兴个人致富后,也不忘带动周围的老百姓。2019年张兴成立了华亭市胥安康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摸索出的养殖经验传授给村民,并带领村民整治撂荒土地300余亩种植玉米、小麦,探索绿色循环养殖模式,降低养牛成本。

  “小麦和玉米秸秆可以用来喂牛,牛粪又可以给庄稼施肥,我收购相亲们弃用的秸秆,两全其美。”说起养牛目前的循环农业经济,张兴便拉开了话匣子。以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养殖为主,再加上粪肥发酵还田,循环农业。张兴以点带面,以合作社为中心,辐射全村农业产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绿色发展之道。现在该合作社已成为西华镇远近闻名的养牛学习取经之地,吸引不少养殖户考察学习。

  “名气”越来越响亮,腰包也越来越鼓,张兴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责任感更是越来越强烈。谈到未来的发展时,他有了更细致的规划。

  “作为一名党员,我个人富起来并不算富,我希望通过我的示范带动,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一起增收致富。”张兴说,“今年打算再流转一些土地,带动更多村民发展养殖业,继续种好玉米、喂好牛,让大家伙都富起来。”

  如今,在好政策的扶持下和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下,西华镇肉牛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镇养牛户增至540余户,牛存栏量达2600多头,越来越多的新型“牛倌”依靠科学养殖过上了“牛日子”。

  通讯员 张小兵 张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