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甘肃新增一处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23-06-08 09:1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张兰琴

  中国甘肃网6月7日讯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兰琴 通讯员 薛林)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八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认定名单,由甘肃省文物局组织推荐,兰州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申报的“寒区旱区生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获批成立。这是甘肃省继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石窟寺文物保护工程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之后,再次获批成立的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此次获批成立的寒区旱区生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将以“面向国家需求、引领科学前沿、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旨,推动古DNA分析、古蛋白分析和沉积物古DNA分析进行生物适应和生态系统互动关系技术突破,力争在人类生理和文化上适应高寒缺氧环境、农作物和家养动物适应寒旱和缺氧环境、人类社会适应和影响所处寒区旱区及高寒缺氧区域生态系统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和突破,为人类文明起源发展、国家起源发展方面取得突破。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带过渡地带,也是西北地区寒区、旱区的重要分布区域,是人类迁徙扩散的重要通道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在人类演化和环境适应能力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长达几十万年的人类活动在中国西北地区留下了大量人类活动遗存,为研究人、农作物、家养动物如何在扩散过程中适应和影响干旱、寒冷、高海拔缺氧等极端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联合,围绕人类起源与扩散、农业起源与传播、社会复杂化与国家形成、人类生存环境重建与人地关系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在甘肃大地湾、齐家坪、磨沟、西城驿、马鬃山玉矿、圪垯川、南佐、白石崖溶洞遗址等开展大量调查、发掘、研究工作,推出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为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基于甘肃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扎实的研究基础,甘肃省文物局组织研究团队,聚焦前沿科学问题,以期通过研究人、农作物、家养动物在扩散过程中对中国西部寒、旱及高海拔缺氧等极端环境的适应演变,深刻理解人类对环境的文化和行为适应历史,并藉此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而建立环境考古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交叉学科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下一步,甘肃省文物局将持续加大对3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和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场耦合实验室,以及甘肃省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构建重点突破和普遍覆盖的科研平台建设体系,促进学科交叉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引进与培养、成果转化等,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甘肃力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