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为文化强国建设积极贡献“甘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引起热烈反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丰度排在全国第五位,堪称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积极贡献“甘肃力量”。
甘肃省博物馆藏品丰富,史前彩陶、先秦文物、丝路文物等特色藏品,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多年来,省博物馆通过藏品收藏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及文创研发等工作,系统梳理和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及其发展脉络,不断拉近文物与公众的距离,在以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持续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增添了发展动力。”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说,新时代新任务已经明确,新阶段新征程也已开启,我们将继续肩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文化使命,结合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文物多角度研究与全方位阐释,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更有力地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扩大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甘肃省图书馆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经过百余年的历史积累,馆藏总量已逾500万册,其中以古旧籍和地方文献为特色馆藏。古旧籍藏书38万册,除了享誉海内外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还有国内收藏最完整的大型明版木刻丛书《永乐南藏》以及宋元刻本30余部,善本4000余种,10万余册件。此外,还收藏有敦煌写经、宋元明清至近现代的珍贵字画2000余轴。作为特色馆藏的西北地方文献已收藏7万余种,12万余册,使省图书馆成为研究西北史地、民族宗教以及敦煌学、丝路学的文献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保护、研究、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图书馆馆长肖学智表示,优秀文化典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图书馆人责无旁贷的使命。今后,省图书馆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结合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积极保护、研究、利用馆藏优秀文化典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贯穿融入到图书馆工作中,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档案作为文明的产物和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中最权威、最直接的原始记录。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能够留存下来,最主要的传承载体就是档案。”省档案馆法规宣传处副处长马宝明说,充分发挥好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是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盯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重大成就,记录好、留存好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一方面,要用好用活馆藏档案资源,加大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通过档案文献展览、档案视频、档案参考、档案图录汇编等多种形式,讲好党史故事,讲好甘肃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从彩陶文化到丝绸之路,从敦煌艺术到革命遗址,无不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从精神层面到艺术样式的丰富滋养,近现代以来的艺术家也无不把甘肃之行当作艺术的‘朝圣之旅’。”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张林涛表示,甘肃是文化资源大省,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开展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和瑰丽宝库。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在璀璨多元的甘肃文化中寻找创作题材,在极具辨识度的陇原山川大地中,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零距离的采风实践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守正创新,传承优秀文化,庚续历史文脉,探寻艺术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的“甘肃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艺术精品讲好甘肃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努力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甘肃标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