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妙手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之一

23-05-29 10:42 来源:甘南日报微信 编辑:赵满同

妙手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之一

  河曲弯弯、炊烟袅袅、牛羊悠闲……

  立夏时节,当你走进甘南,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远处的草原吐绿,苍鹰掠过头顶,湛蓝的天空映衬着洁白的云朵;漫步于市区,人行道两侧的各色花卉竞相绽放,清澈的河水引来水鸟翩跹,随水势蜿蜒,勾勒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生态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甘南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保护作为立州之本,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举生态旗、走生态路、想生态事、做生态人,探索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绿色发展引领航向

  布点落子

  山川苍苍汇万象,云水茫茫聚灵韵。甘南,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甘、青、川三省涉藏交界地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使这里成为了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更涵养了源源不断的生态潜力和绿色富矿,厚植了生生不息的生态信仰和人文底蕴。

  甘南之美,美在绿色,美在自然,到处洋溢着绿色的生机,处处有着空气的清香。

  甘南的“绿”,是肉眼可见的高颜值,铺陈在这片大地上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甘南州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时刻心系“国之大者”,自觉从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找方位、找定位,坚决扛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担当,用生态环境保护的甘南之举、绿色发展的甘南之效彰显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

  2016年,州第十二次党代会围绕绿色崛起,确定了打造“五大生态”和构筑“十大环境”的奋斗目标,把“着力打造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和“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作为重点内容强化落实,并开启了创建“全域无垃圾示范州”“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发展路径。

  2021年1月,在实现“全域无垃圾”的基础上,启动“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五无甘南”创建,确立了“一年打响,释放甘南‘力’;两年打通,凝聚甘南‘情’;三年打透,叫响甘南‘绿’;四年打成,塑造甘南‘美’;五年打红,释放甘南‘好’”的目标。

  2021年11月,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把甘南打造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高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高地。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成为全州上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以环境革命擦亮底色

  厚植成色

  从“环境革命”到“五无甘南”,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到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甘南不仅创造性地打造了全国第一家“全域无垃圾”示范州,而且实现了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的华丽转身,甘南影响力、美誉度空前提升,各族群众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

  尕秀村海拔3300米,坐落于碌曲草原腹地,紧邻213国道。从省城兰州出发,只要4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这里。特色鲜明的藏家民居、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错落有致的休闲广场……谁能想到,这个风格鲜明的秀美藏寨,曾经也有过牛羊满村跑,牲畜粪便和垃圾满地留的时期。

  “环境的整体提升让游客激增,现在,村民都能自觉维护好自家和村里的环境卫生,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事。”村民拉毛加说。

  甘南州坚持以环境革命小切口推动经济社会大变革,以摧枯拉朽之势、脱胎换骨之效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政策上全链条、主体上全参与、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全天候、考核上全过程”的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目标,“环境革命”彻底擦亮了甘南底色,改变了千百年来广大农牧村人畜混居的生产生活方式,革除了人们的落后思想和保守心理,革新了甘南的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在全省全国乃至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赞誉。

  “五无甘南”纵深推进,“一年打响”任务提前完成,创造性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大胆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累计投资167.3亿元,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1903个,覆盖全州64%的自然村,农牧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涉藏州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被国家作为甘肃省改革开放40周年唯一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

  合作市、迭部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卓尼县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合作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迭部县、玛曲县、卓尼县列入全国生态补偿综合试点县。

  以生态项目夯实基础

  筑牢屏障

  草原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资源,保护草原生态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对农牧区发展和生态恢复有着非凡的意义。

  如今,“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成了草原儿女的共识。“不减畜,不保护,草不够吃,牛羊过不了春天。”玛曲县马场五队党支部书记尕藏南正是村里减畜工作的带头人。2016年他有300多头牛,而今已经减到了160头。

  玛曲是纯牧业县,畜牧业是当地群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要开展减畜行动,就是减少当地群众收入,刚开始推动时阻力重重。

  对此,甘南州一方面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牧民缩短养殖时间、提升出栏频次。近5年来,全州农牧部门实施草原禁牧887万亩,推行草畜平衡2938.84万亩,累计兑付补奖资金11.63亿元,并以加大出栏和转为舍饲圈养等方式核减超载牲畜131.48万羊单位。依据《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标准,全州天然草原已整体初步实现草畜平衡。

  “为根本解决全市牲畜超载过牧问题,我们深入各村庄、牧户家里开展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及相关法律法规宣讲,督促超载牲畜核减工作,确保真正实现禁牧草原‘禁得住’、超载牲畜‘减得下’,牧民收入‘涨得了’,草原生态‘变得好’。”合作市草原监理站站长郭江东说。

  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自然会增强。好的生态环境是巨大的财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才能真正实现畜牧业的提质增效和农牧民的增产增收。

  近年来,全州没有新建一座水电站、没有新开发一座矿山,生态环境总体持续向好。有序推进若尔盖——黄河首曲国家公园(甘南区域)和美仁、阿万仓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因地制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尕海湖面积较2000年扩大6倍多,尕海湿地成功入围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出台《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启动实施总投资50.05亿元的甘南黄河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2021年到位中央财政资金4亿元,争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4亿元、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资金1.36亿元,共实施玛曲、碌曲、合作等6县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草原和湿地保护与修复、农牧村水源地保护等项目47个,已开工17个,完成招投标17个,正在招投标12个,正在编制可研1个。

  去年,甘南启动州县乡村四级联动、10余万干部群众参与、覆盖4.5万平方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行动。

  今年4月,我州在夏河县持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大治理、生态环境大优化”主题实践活动。州委书记何谋保说:“甘南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甘南生态地位特殊,生态优势明显,生态责任重大。广大干部群众要协同抓好大保护、共同推进大治理,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切实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充分彰显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人工造林绿化面积达110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24.57%,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97%。近年来,甘南在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的同时,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行动,实施黄河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造就了青山叠翠、江山如画的甘南。在“山水林田湖草沙大治理、生态环境大优化”主题实践活动的动员号召下,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广泛动员、踊跃参与,用足植树造林、增绿护绿的功夫,创造更可持续的发展条件和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倾情谱写着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甘南的交响曲。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回望过去,甘南州生态优先已成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已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定。

  展望未来,甘南州必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凝聚起绿色发展的强大共识和澎湃力量,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而努力奋斗,奋力谱写大美甘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锦绣新篇章。

  甘南日报记者 张成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