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甘快看】甘肃通渭: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提速加码

23-05-26 19:50 来源:央广网 编辑:狄东阳

  原标题:甘肃通渭: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提速加码

  央广网定西5月26日消息(记者邸文炯 通讯员张文博)“走在高标准金银花田里,看到农户们管理得好,我由衷地高兴,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史兆辉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甘肃省通渭县农技中心的一名农艺师,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专家级人才。多年来,他在全县金银花产业发展历程中,用科技力量不断阐释着通渭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

  通渭县李店乡姚川村的金银花标准化种植田(央广网发 张文博 摄)

  近年来,通渭县积极发挥农业科技人才的引领驱动作用,坚持将人才和科技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在健全优化制度环境、培育壮大人才队伍、搭建平台载体等方面用力用劲,推进农业科技人才赋能加速乡村振兴。

  通渭县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员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先后出台《关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渭县推动科技创新八项制度》《通渭县优秀科技成果、优秀科技人才、优秀创新团队评价办法》等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去年以来,评选奖励县级优秀科技人才21名,优秀创新团队4个,优秀科技成果7项,优秀科技企业3家,优秀创新平台3家;2023年申报省级科技项目24项、市级科技项目27项,征集县级科技计划项目37项,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近日,在通渭县现代旱作循环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里,农业专家常磊正带着几名研究生查看小麦长势。

  “这片示范基地占地面积约200亩,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中药材为主要对象,以抗旱保墒、绿色发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通渭旱作农业提供了坚强技术后盾。”常磊说,科技特派团的重点工作是通过建立技术园区,引领旱作农业走向绿色化、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高效化。

  近年来,通渭县深入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聚集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引聚培育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转型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先后柔性引进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省级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57名、团队4个,围绕金银花、黄芪、小杂粮、果蔬等特色主导产业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32名,调整优化科技服务团198个,组织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与本土科技服务人员一道开展技术服务、农技推广和科技攻关行动,为全县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力量,我们先后组织开展‘巡回问诊’服务60余次,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6项、科技扶贫项目8项,培育科技特派员创新团队10个,参与创办经济合作社6个,工作成效十分显著。”通渭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刚说,同时,科技特派团成员充分发挥特长,带动培育乡土科技人才和农业技术实用人才2280名,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基地12个,示范推广种植面积1.3万亩,有效破解了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问题。

  所谓“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其才能和智慧,在工作阵地和行业领域发挥更大的科技效力,通渭县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6家,创建省级联合实验室1家、市级创新平台25家,实现了农业科技企业聚集效应、抱团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

  随着科技企业持续发力,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通渭县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目前,转化中药农药“世创植丰宁”、蔬菜杂交种子、篱架吊蔓型金银花等重点科技成果9项,认定省级企业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1项,《一种豌豆粉丝生产工艺技术》和《一种花香型苦荞茶生产工艺》发明专利实现转化生产。

  近年来,通渭县紧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在留才、用才、育才、引才上下功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力构筑起新时代人才发展新“高地”,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蓄力赋能,提供了坚实保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