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村美民富产业兴

23-05-18 17:36 来源:甘南日报 编辑:赵满同

村美民富产业兴

——临潭县八角镇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见闻

  位于临潭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10公里的八角镇,乘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三抓三促”行动的春风,沐浴着夏日的暖阳,广袤的乡村田野上生机盎然。“产业下沉”大棚里劳作的妇女笑语盈盈,乡村旅游点上“打卡”游客流连忘返,农田里人们除草施肥……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徐徐铺开。

  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临潭县八角镇依托创建“五无甘南”打造“十有家园”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打造党建品牌引领农业农村工作纵深发展为主线,以培育特色种养殖产业为抓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通过打造“八角花谷·十里画廊”乡村旅游靓丽名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游客“吃、住、游、购、娱”一体化发展,并辐射带动一批特色种植、牛羊养殖等农业产业。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

  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走进贵录菌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栋栋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清晨村民正穿梭在大棚里采摘新鲜羊肚菌、木耳。“我们的羊肚菌都是纯绿色有机食品,好吃还健康,这几年我们村越来越多人发展棚膜经济,收入也越来越多了。”合作社负责人李贵录说。

  羊肚菌、木耳、豌豆、油菜、蚕豆、当归、党参、柴胡、羌活、艾草、八角花谷青稞酒等多品种产业催生八角镇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一时间,特色农业、基地农业、品牌农业、庄园农业让八角镇农业如虎添翼,大步迈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小康之路。借助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东风,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劲风中展现八角花谷精神,创办花卉、羊肚菌、中药材烘干、产品包装、加工冷链车间等实体产业基地,以规模经营、入股分红、资产收益、劳务输转等多种形式的发展模式,力求产业转型、产品升级、农民增收、农村靓丽。

  城乡间的融合发展,带动了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乡村产业的兴旺。农民在家门口,纷纷转型为企业家、个体工商户……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八角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这一目标,瞄准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具有八角特色的畜牧养殖、菌类种植、果蔬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特色农业,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八角镇副镇长马贺平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八角镇坚持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着力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使越来越多的乡村和群众在致富路上有了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

  “从合作社建设以来,就有剩余劳动力参与务工。合作社占地130多亩,带动农户200多户,年均分红10万余元,可提供100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创收。”李贵录边干活边说。

  不只是暂时的就业,更有长远的利益。

  八角镇充分发挥联农带农机制培育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4个220亩(新建羊肚菌90亩、续建羊肚菌60亩,新建木耳70亩),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12个,种植柴胡、羌活、艾草、赤芍等中药材3452亩,新建8个青饲料玉米标准化种植基地种植3743亩,新建8个蚕豆、油菜等经济作物标准化基地种植2654亩,种植燕麦、青稞、小麦、洋芋等粮食作物8000余亩(其中含新建2个燕麦、青稞等粮食作物标准化基地种植360亩),通过积极的产业扶持手段,让群众能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大红利。

  高效能推进种植养殖业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改革创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向改革要动力,这是敢为人先的八角人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毅然选择。

  在临潭县永顺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给牛添加饲草料,120多头西门达拉牛膘肥体壮。为了节省资金,把牛养好,村委会副主任陈保荣亲自上阵当起了致富带头人,每天保障定时定点喂牛。合作社的不断壮大不仅加快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而且每年为牙扎村入社的89户群众带来1000多元的分红,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八角镇以草畜平衡工作为出发点,淘汰传统模式,大力培育特色养殖业。八角鸡、竹林羊、庙花山绿壳蛋、勤山谷胡麻油炒面、手拉手豆面、土蜂蜜等品牌已逐步叫响。

  近年来,八角镇扶持壮大农民种养殖合作社40户、家庭农场69家,2022年打造肉牛养殖专业村1个养殖户参与21户现养殖肉牛144头,2023年计划新建肉牛养牛专业村2个养殖户参与42户。截止目前全镇牛存栏965头,当月出栏30头;羊存栏3311只,当月出栏25只;马存栏46匹;鸡存栏1809只,当月出栏77只;猪存栏901头,当月出栏75头。同时,今年庙花山村、茄羊村艾草种植基地建设产业路8.5公里,项目前期对接已完成,正在施工当中。 

  高品质建设

  “颜值”和“气质”同步提升

  在带领村民搞种植养殖的同时,八角镇还以花为媒,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升级行动,发展农文旅生态产业,着力打造“八角花谷·十里画廊”乡村旅游靓丽名片,植入“摄影、研学、观光、亲子”等多种业态。

  近年来,八角镇在推动农旅融合,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积极配合国家5A级景区创建,依托当地旅游业发展优势,围绕八角AAA级景区发展,修建八角花谷、观光景点、娱乐设施等项目,打造户外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基地。通过积极探索、整体规划提升改造尕庙滩等旅游特色景点,打造百亩油菜花田,主推特色餐饮、乡风文化体验类项目,让游客感受山野清风带来的舒适感。全方位宣传八角花谷、推介生态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同时带动八角镇旅游产业发展,全镇旅游年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一个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带来了就业岗位,还让群众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该镇采用“党建+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进行发展,做到农户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就业有“薪金”,集体收入有分红。

  “为了更好支持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我们还从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为各村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各村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从村组干部、当地乡土专家、种植能手、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创业人员当中就地就近评聘产业发展指导员。同时,通过县上组织的多次农民种养殖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实现向“高素质农民”的转变,着力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一批深耕农村的创业人员,使之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八角镇镇长唐晓威说,这些举措让本土人才与全镇各个产业项目精准对接。

  近年来,八角镇通过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开辟农村非农业的就业市场,积极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和农村私营经济,“花庐”民俗的成功探索,与之对应的餐饮娱乐业、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也在蓬勃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良好机遇。截至目前,累计培训种养殖技术20次,1535人次;餐饮旅游方面培训15次,800余人次。通过培训涌现出一批擅长种养殖经营管理、中药材加工买卖以及民宿餐饮经营等方面的乡土人才。

  不只是“低头种地”,更是“抬头看路”。

  如今,蓝图已经绘就,一条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画卷正在八角镇徐徐铺展。

  甘南日报记者 何龙 苏琳喜

  邓永强 杨占喜加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