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当中式小立领遇上中亚长裙——土库曼斯坦女教师加汉的故事

23-05-16 08:56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杨梦园

  新华社兰州电 旗袍小立领、中式盘扣、中亚样式的裙摆……这种不同风格的融合是土库曼斯坦外教加汉钟爱的穿搭创意,在中国学习工作长达十多年的她已经成为中土文化交流的使者。

  “学贵有恒”的留学生

  “读初中时,我就从课本中知道了孔子、长城和茶叶。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着我,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到中国看一看。”加汉用地道的中文对记者说。

  2008年,兰州交通大学开始面向土库曼斯坦招生,加汉梦想成真,成为该校首批土库曼斯坦留学生中的一员。

  “刚来的时候一切都是陌生又新奇的,当地人热情好客,学校氛围严肃活泼,我很快喜欢上了这里。而且我发现兰州的牛肉面和我家乡的肉汤面很像。”加汉说。

  5月5日,加汉在兰州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中文实践基地给留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我一开始连最简单的‘你好’也不会说,觉得中文很难,但越学越着迷。中文博大精深,太有趣了。”2012年,加汉顺利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五级。如今,她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会写毛笔字。

  2018年,在第二届“东方杯”外国人汉字书法大赛中,加汉的毛笔书法作品“学贵有恒”,获得二等奖。

  “半路出家”的汉语教师

  “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更甜,使用‘比’字的时候要注意词序。”在兰州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中文实践基地,来自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近十位留学生正在跟着加汉学习汉语。

  “其实一开始我没想过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因为我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加汉说。

  2019年,加汉被兰州交通大学聘为外籍员工,从事留学生管理工作。“我和留学生们一起住在学生公寓,和他们联系紧密。我发现他们初学汉语时常常不敢开口交流,于是我主动提议给他们辅导汉语。我就这样逐渐开始了汉语教学工作。”

  2022年,加汉顺利通过国际中文教师证书考试,成为学校里第一个获此证书的外国人。

  “考试非常难,需要先通过笔试,再进行面试,对于我这样非中文或师范类专业毕业的人来说更加困难。但无论多么难,我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回报。”加汉自豪地说。

  分组讨论、互动问答、情景再现……学生们在加汉的引导下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氛围轻松而热烈。遇到比较复杂的汉语知识,加汉还会用英语或者俄语进行解释。“适当使用留学生们熟悉的语言教学,可以更好帮助他们学习汉语。”加汉说,“我也曾是留学生,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会更多从外国人的角度考虑。”

  5月5日,兰州交通大学外籍教师加汉在备课。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投身中外交流的外国专家

  2022年,加汉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敦煌奖。“我为此感到特别骄傲。”她说。这个奖项用以表彰为甘肃经济发展、科教事业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

  除教学之外,加汉还担任兰州交通大学“外国专家书屋”管理员。“书屋里大概有26000多册藏书,涉及中国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各领域。其中‘一带一路’相关书籍特别受欢迎。”说起这些藏书,加汉如数家珍。她充分利用现有图书资源,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

  “让我倍感亲切的是,这里还有介绍我家乡的书。比如中文版的《土库曼斯坦:疗养胜地》《土库曼斯坦药用植物》和《金色的土库曼斯坦》,这些书可以帮助中国读者更好地了解我的祖国。”加汉说。

  兰州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国锦介绍,学校自2008年起累计培养了来自67个国家的约2000名国际人才。近年来,来自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留学生明显增多。留学生校友在深度参与本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着与中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外事外交等相关工作。

  加汉珍藏着一张五年前在书法比赛颁奖仪式上的留影,照片上的她正是身着一袭自己设计的蓝色礼服。“我喜欢家乡的民族传统服饰,也喜欢中国的旗袍,中国和中亚风格融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加倍的美。”(记者高帆、宋佳、郑冬睿、郭刚、张文静)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