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产业兴旺的“定西样本”

23-05-12 20:28 来源:央广网 编辑:张玉芳

  编者按:日前,甘肃省2023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定西市地区生产总值121.45亿元,同比增长6.8%,高于甘肃省增速6.7%(全国第五位)0.1个百分点;新签约项目67个,总投资190.87亿元,实施省外项目97个,到位资金67.99亿元,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

  2022年数据显示,定西市地区生产总值558亿元,增长7.8%,连续三年跑赢全省平均水平,并首获甘肃省经济增长“贡献奖”。值得一提的是,定西市GDP增速位次实现了递进式进位,2020年以来稳居全省前六,2022年名列第三。

  如今的定西,经济增速目标有了新的定位:在“质的有效提升”的基础上,把速度增量作为发展的重点,尤其是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上要逐步缩小与全省发展较快地区的差距,以理念、县域、科技、金融四大支撑,锚定“十四五”末700亿定西,新征程,再出发。

  脚下步履扎实,前行道路清晰,追赶进位的定西正向我们走来。

  即日起,央广网甘肃频道将聚焦定西城市建设、产业转型、招商引资等方面,推出“追赶进位看定西”系列报道,记录定西市换挡提速、量质齐升的高光瞬间。

  央广网兰州5月12日消息(记者 邸文炯 实习生 魏晋雪)定西,曾是甘肃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如今,已实现从“苦甲天下”到“甘味绵长”的沧桑巨变。

  2022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12.46亿元,同比增加14.11亿元、增长6.2%,增速居全省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25元,相较2015年的5823元,增长79%。

  特色产业高速发展,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持续提高。截至2022年底,定西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5亿元,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25亿元;产业收入占到定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成以上。

  近年来,定西市对标先进、赶超进位,以培育马铃薯、中药材、畜草等产业为抓手,奋力打造产业兴旺的“定西样本”。

  立体施策 精准滴灌

  “定西海拔在1800—2200米之间,是比较适合种植马铃薯和中药材的地方。”定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马铃薯(蔬菜)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李学文说,不只是种植,干燥的气候环境也有利于仓储,天然的仓储圣地为定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带来了比较优势。

  依托一颗颗“洋芋蛋儿”、一株株“小杂草”,如何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中药材种植和交易中心?这是摆在定西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定西市中药材大黄(央广网记者 邸文炯 摄)

  2021年,定西市启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此后,陆续出台《定西市“十四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定西市“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定西市关于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从园区建设、金融支持及区位交通等方面立体施策促进特色产业高质高效发展。2022年,定西市马铃薯和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分别增加6.1%和19.7%。

  “通过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持续推广‘551’产业发展模式,定西市成功构建‘牛羊薯药果菜种’和金银花、百合、食用菌、小杂粮等‘7+X’特色产业体系,马铃薯、中医药、牧草三大特色产业‘连乡成片’‘跨县成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定西市科技局副局长杜仙德告诉记者。

  2022年,定西市把“七川五河”产业带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全年投入各类资金21.77亿元用于产业园建设,持续完善提升安定马铃薯、临洮蔬菜2个国家级和陇西县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功能,高标准推进渭源马铃薯、通渭肉牛、安定草牧、临洮马铃薯、漳县中药材、岷县中药材6个省级和8个市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临洮县新添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扎实推进陇西、岷县、渭源中药材国家产业集群创建,争取中央扶持资金3200万元,支持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初精加工三个关键环节,临洮县新添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完成第一批中央扶持资金建设任务,通过“筑巢引凤”吸引入园农业企业321家,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沃土离不开活水浇灌。2022年,定西市统筹整合各类资金23.1亿元,发放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24.65亿元,建立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一企一策”和包抓机制,推动扶持政策落实落地。全市新引培龙头企业2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28个、新增家庭农场327家。

  定西地处兰西城市群、成渝经济区战略腹地,连霍高速、兰海高速、青兰高速等穿境而过。近年来,定西着力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销售网络优势。2023年,兰州海关依托“农产品+班列”模式,助力定西特色产品扩大出口,推进国际货运班列多通道、多路径发展,有效释放甘肃省开放通道潜能。

  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仅仅是定西市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种子种业、高原夏菜、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在定西市迅速壮大。立体施策、精准滴灌,定西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科技强基 延链增效

  “目前,定西每年生产马铃薯原原种超14亿粒,相当于每年给所有中国人提供一粒马铃薯种子。”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经理李华泽说。

  从1996年定西提出“洋芋工程”到如今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加工、生产,定西马铃薯从解决温饱的“洋芋蛋蛋”变成了定西的支柱产业之一,马铃薯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

  定西市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央广网发 魏晋雪 摄)

  “从2003年到现在,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已选育出定薯系列新品种10个,培育好的种苗会在全省十个试点种植。”从事马铃薯育种工作20年的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定西试验站站长李德明介绍,为了让定西马铃薯产业更具竞争力,定西市重点开展马铃薯现代育种及优质新品种引进选育、种质资源鉴定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到2025年,定西力争培育具有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5个以上。

  经过培育选种后的种苗会被送到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进行脱毒种薯培育,李华泽说:“送到这里的种苗通过椰糠种植和雾培法脱毒种薯,经过三到四个月就会长成原原种,再将原原种进行挑拣分类,最后进行售卖。”种薯不仅在国内销售,还会出口到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国家。经过雾培法种植出来的原原种品相更好,一粒原原种的售卖价可达一元以上。

  工人正在挑选马铃薯原原种(央广网记者 邸文炯 摄)

  从“脱贫薯”向“振兴薯”迈进,定西市按照“近学牛肉面,远学螺蛳粉”的总思路,把“定西宽粉”产业作为马铃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路径和工业化引领农业产业追赶发展的突破口,正构建全新发展赛道,形成全链条发展格局。

  2022年3月,定西市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定西宽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倾斜扶持“定西宽粉”产业发展,为“定西宽粉”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定西市成立了定西市宽粉行业协会,为企业抱团发展,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路子创造了重要条件。截至目前,“定西宽粉”产量突破10万吨,产品进入国内2000多家品牌餐饮企业,市场销售额翻番增长。到2025年,“定西宽粉”产业链企业预计将达到30家以上,各类宽粉产业链产品总产量40万吨(以淀粉为主的原料产量达到25万吨),产值达到50亿元。

  中药材种植是定西市的另一特色优势产业,当地出产的当归、党参、黄芪、黄芩等大宗药材因有效含量高、品质好而广受客户好评。

  “我们建成了西部最大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已保存中药材种子94种3243份,采集野生资源标本4000多份,开展基因测序120种。”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刘爱军告诉记者,定西选育当归、党参、黄芪三大道地中药材新品种15个,推广种植防风、羌活、独活等品种120多个,试验研究了10多个品种的综合配套技术。

  2022年,定西市种植中药材180万亩以上,标准化种植面积155万亩,建成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9.56万亩,全市中药材产量54万吨,总产值达到78亿元,实现增加值28.63亿元。

  中药材精深加工是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陇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将黄芪、甘草等中药材清洗、切片、筛选、打包。

  陇西奇正藏药车间照片(央广网发 陇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

  “公司主要从事中药饮片生产,拥有10000平方米饮片加工生产车间和初加工场地,配套加工设备80余台套。”陇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采用自制设备实现生产联动化,满足鲜药材整理、清洗、切制、干燥、分等、包装操作,彻底解决了中药饮片规模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92.8%。

  据介绍,定西市现有各类中药材加工企业103户,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加工企业57户,规上企业40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1户,中成药生产企业6户。为更好实现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全过程质量监管,定西市研究制定了当归、党参、黄芪、甘草、红芪等五个品种29个规格92个等级的道地药材加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及《金银花加工技术规范》;制定了8项中药材地方标准;对全市大宗道地10余个中药材品种共71项国家、行业、甘肃省地方标准进行了整理汇总,编纂了《定西市中药材标准汇编》,充分发挥好标准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提质上量 中国薯药看定西

  2022年,“定西·薯甲天下”获得国家版权局授权,“定西马铃薯”入选部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马铃薯贮藏能力突破365万吨,年鲜薯外销稳定在200万吨左右……

  在定西岷县,4.5万平方米中药材高架智能立体库“智能云仓”建成,仓储交易不断扩容增量并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在定西陇西县,“千年药乡”“天下药仓”向“中国药都”转身,成功“出圈”……

  中国薯药看定西的格局正在悄然成型。

  李学文介绍,定西拥有较为完备的“恒温库+贮藏库+窑窖群”多元化贮藏体系,还具备“仓前仓后配套、线上线下融合”的马铃薯营销体系。

  “定西市在多家大型网络零售平台开设的马铃薯及其制品销售网店达260多家,优质新鲜的马铃薯、定西宽粉深受线上消费者的喜爱。”定西市马铃薯(蔬菜)产业办公室科长董彦文告诉记者,2022年定西市马铃薯线上零售额突破1亿元,线下商品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推进品牌建设是产业发展提升的路径之一。定西充分发挥“定西马铃薯”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优势,加大地域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培育,注册了“新大坪”“爱兰”等10多个知名商标,认证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1个,命名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4家,“定西马铃薯”及“定西宽粉”系列产品稳定占领全国各大产区和终端市场,远销东南亚、阿联酋等地。

  药农李权国种植的当归(央广网记者 邸文炯 摄)

  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位于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清晨,各地客商汇聚在这里挑选中药材产品,现场讨价声此起彼伏。“陇西是西北最大的药材交易市场,这里售卖的药材有效药物含量会比其他地区的高,并且这边离青海也很近,交通很方便。”一位来自青海的药商王先生说。

  药农李权国是陇西县首阳镇人,从事中药材种植近三年时间。正在市场进行交易的李权国向记者介绍:“药材都是我们自己种的,简单处理后就可以运到药材交易中心卖,每年差不多都有几十万的收入。”

  据了解,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自运营以来,日均交易原药350吨、饮片60吨,年交易量达到20万吨、交易额60亿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原产地交易市场,累计交易交收额突破7亿元,交易交收量超过2万吨。

  在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的带动下,定西市陇西县初步发展成为全国大宗道地药材的交易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充分发挥着带动中药材种植、稳定中药材价格、聚集市场要素的功能。2022年,定西市中药材交易量145万吨,交易额274亿元,22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完成销售额9.35亿元,实现增加值4.83亿元。

  药商在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订购中药材(央广网记者 邸文炯 摄)

  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外交流必不可少。2018年以来,定西市连续举办三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获得业内高度关注。药博会作为中医药产业领域国家级产业性、专业性会议,已成为中医药交流合作、政策发布、成果展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

  2023年3月,甘肃(定西)中医药产业国际招商洽谈会在陇西县举行。中医药产业招商方向的大会,之于甘肃尚属首次。期间,共签约全产业链开发项目7个,签约金额共计11.99亿元。追赶进位中的定西,蹄疾步稳,特色产业集聚高地的未来,正提前发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