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金塔:黑醋酿出致富“金招牌”

23-05-04 17:3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一缸缸黑醋在太阳下面酿晒着

  走进金塔县红光村5组吕桂琳的王黑醋酿造厂院内,距离厂房不远的一块空地上一口口大缸整齐排列,里面装满生产的醋,正在太阳下酿晒,散发出来的缕缕酸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醋位列其中,因为它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但要制作出一瓶上好的醋,却不是那么简单,必须坚持传承、创新。

  在穿过由几百个酿晒大缸组成的“阵营”后,就走到了成品车间。车间内,发酵大缸里散发出浓郁的醋香味儿。“请品尝一下我们的黑醋”,吕桂琳随手舀起一小杯黑醋让大家品尝。

  一阵醇厚的酸味过后,香味在舌尖久久回味,这是很多人品尝后给出的答案。

  “手工醋酿造工艺程序复杂,耗时耗力,一批醋要经过制曲、蒸煮、搅拌、发酵、淋醋、陈醋、包装七道工序,大约45天才能完成。纯手工醋的主要原料有小麦、麸皮、大豆、高粱等,经过十几道人工操作,再加上天然晾晒精心酿造而成,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负责人吕桂琳介绍说。

  金塔黑醋制作工艺由来已久,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须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农家黑醋由于费时费力,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很多人依恋的乡愁变得无处寻找。

  今年44岁的吕桂琳,自嫁到红光村后一直以种地为生,日子过的捉襟见肘。2007年的夏天,无意间发现婆婆的黑醋技艺很成熟,于是便打起了“醋”的主意,当即就跟着婆婆学了起来,下决心要闯出一条致富路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没有场地,就在自己家院子里做;没缸没盆,就去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家借……一年下来买了两三百斤,还得到了亲朋好友的一致好评。

  初尝甜头的吕桂琳高兴极了,第二年差不多做了一吨,销售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场面,这让发展手工醋吕桂林信心满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吕桂琳常年的探索与实践,生产出来的黑醋香气袭人、味正醇厚,得到了市场的欢迎。于是,她趁势而上,在2015年建成了“王黑醋酿造厂”,购买了大量瓦缸和瓦盆,修建了原料间、发酵间消毒间等,还注册了“王黑醋”商标,既保留了传统味道,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现在她的黑醋一年产量达十吨以上,纯收入达到了十万以上。

  “成功的金塔黑醋颜色黑而透红,味道酸甜醇香,长久放置不生花,富含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食用后不但能增进食欲,还能解乏解困。”吕桂琳介绍道。

  多年来,吕桂琳坚持沿用传统的纯手工制作技艺,煮颗儿、拌料、发酵、泡醋、晒醋等工序,每一步都不敢有丝毫马虎,不添加一滴防腐剂,完全是传统工艺、纯粮酿造。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产品自带好口碑。走进金塔特产馆,一个个手工黑醋订单包裹码得整整齐齐,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装货、打包、贴单,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在网络直播的带动下,金塔“手工醋”订单遍布全国各地。

  “生活中怎么能没有醋。”饭前喝醋、炒菜放醋、吃饭加醋……对旅居外地的金塔姑娘邓丽来说,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地很难买到金塔黑醋,网购高昂的邮费、漫长的等待,都阻挡不了她对醋的热爱。

  近年来,金塔县立足资源优势,全力做好“醋文章”,不断擦亮“金塔黑醋”金字招牌,相继涌现出了“俞氏黑醋”“王黑醋”“李老二黑醋”等一大批黑醋品牌,现已形成涵盖小麦种植、食醋酿造、物流配送、包装材料、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全产业链条,走出了又一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通讯员 王萍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