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民生直达

【甘快看】甘肃通渭:特色产业“抱团”发展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23-04-26 20:04 来源:中国发展网 编辑:陈世赟

  4月24日,陇阳镇周家店村“农光互补”桁架大棚里,工人们正在辣椒大棚里忙着除草、浇水。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包雪瑞 惠施阳记者王斌报道 特色产业是强农之本、致富之源,是乡村经济的“发动机”、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今年以来,甘肃省通渭县陇阳镇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牛羊养殖、蔬菜大棚等特色产业发展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抱团”发展的新路子,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通渭陇阳镇为产业发展制定了新模式。

  谷雨过后,一场春雨浇透了渴望萌生的土地。走进陇阳镇周家店村“农光互补”桁架大棚里,只见一棵棵绿油油的辣椒苗长势喜人。该村村民张梅香正和其他务工人员忙着给辣椒苗浇水、除草,说起这里的工作,她难掩喜悦。

  “棚建起来后我一直在这里打工,离家里很近,比去外面打工好很多,一天100元,收入挺好的。”张梅香说。

  在家门口实现零散时间多赚钱,顾家就业两不误,这得益于陇阳镇持续做优做强中药材、设施蔬菜、草畜等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按照“支部+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模式,持续增强联农带农效能,确保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垚峰有限责任公司的草莓大棚里,一簇簇白色的草莓花肆意开放,工人们忙着清理杂草,草莓苗绽绿吐翠,奋力生长,簇簇新绿向人们传递着春的讯息,据该基地负责人郑军红介绍,大棚里主要有西红柿、草莓、黄瓜、包菜、菜花等品种,目前是种苗栽植阶段。

  4月24日,陇阳镇周家店村“农光互补”大棚里,工人们正在草莓大棚里忙着除草。

  “去年我流转了100多亩地,搭建了蔬菜大棚,以种植辣椒为主,带动当地12名村民长期务工,目前,客商都已联系好了,销路不愁。”郑军红说道。

  在通渭县亨丰乳业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已有30年养殖经验的张军良正站在牛棚外仔细物色着满意的“牛宝贝”,他告诉记者,家里已有11头牛,这次打算挑选一头西蒙塔尔牛,换掉家里的一头秦川牛。“品种要改良好,养殖的效益就会更好,今天我把牛挑好,过两天就拉回家了。”张军良说。

  据了解,陇阳镇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培增行动计划,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目前,全镇稳定种植黄芪5000亩、金银花3000亩;新增引牛453头,落实奖补143户152.9万元,全镇能繁母牛存栏达3850头,羊存栏5500只。

  通渭县陇阳镇按照“支部+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持续增强联农带农效能,确保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零散时间多赚钱,顾家就业两不误。

  今年以来,通渭陇阳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庆阳村黄芪初加工车间,通过订单生产、物资奖补、技术培训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和利益连接机制,逐步在车岔、胜利、陆义、水池等村形成连片中药材生产基地,规划发展黄芪种子繁育基地600亩、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800亩,适宜区种植黄芪4900亩,着力构建以黄芪为主的特色产业链条,吸纳农户就近就地务工,带动农户稳定增收,助力全镇脱贫成效巩固。

  据通渭县陇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旭峰介绍,通过“增牛量”、“稳黄芪”、“整撂荒”、“转现代”、“强科技”的产业发展模式,陇阳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抱团”发展,以产业集聚凝聚起乡村振兴最大合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