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绘就农业发展“施工图”——定西市通渭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原标题:全方位绘就农业发展“施工图”
——通渭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新建
稳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拓展“科技+”服务、全面提升乡村振兴科技力量,发展乡村旅游联农带农优势……近年来,通渭县各地各部门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朝气。
托稳基础产业底盘
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近年来,通渭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金银花、黄芪、肉牛、草畜等产业,昔日的黄土地变成了如今的“聚宝盆”。
近日,记者在榜罗镇积麻村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看到,大型机械在百余亩土地上来回穿梭,犁地、翻土、捡拾苗木,一派忙碌景象。
因为用工需求多,通渭县山华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部分村社甚至邻近县区群众前来务工,正在分拣黄芪苗的渭源县务工人员杨彩宏说:“我和周边村庄的妇女们一起做临时工挣钱,合作社找我们来通渭拾苗子,一天八十元。”
2013年,金银花首次“亮相”通渭,从2017年开始,通渭金银花种植进入“快车道”,发展到2020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成为西北最大的金银花种苗研发培育、标准化种植、生产销售基地。
“自从有了金银花基地,我就在这儿打工。自有金银花之后就在这里干活,忙完地里的就过来打工。一年能挣3万多元。”李家店乡姚川村村民李四改说。
采用“五统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通渭县李家店金银花小镇建成了金银花产业扶贫成果展厅、金银花种苗组培中心、金银花博览园和金银花烘干加工厂等基础设施,群众依靠金银花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按照“人均一头牛、人均一亩药、人均一万元”的目标任务,北城铺镇紧盯草畜、黄芪、马铃薯和玉米套种大豆“四大产业”,举全镇之力打造黄芪产业线、饲草种植线、马铃薯种植线和肉牛、黄芪、马铃薯、玉米套种大豆、水果玉米五大基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蓄积新动能。
2022年,北城铺镇黄龙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衔接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00万元,并引进社会资本300万元,新建安格斯肉牛养殖场1处,通过就近务工、向村集体分红、种植饲草、免费配种、托养育肥等方式带动肉牛养殖扩群提质,增加群众收入。
“截至目前,全镇牛存栏9087头,今年计划引进能繁母牛1000头,已落实542头。计划种植粮饲兼用玉米23000余亩,饲草玉米5000亩。”北城铺镇副镇长郑彦文介绍。
按照“小规模、大群体”、“草畜配套、稳定猪禽、做大牛羊、做强龙头、做精加工”的发展思路,通渭县进一步打造牧草、肉牛、肉羊、生猪循环发展的草畜产业园,2022年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8万头、40万只,出栏量达到4.5万头、17万只。2023年,计划新建规模养殖场21家,预计年底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6万头、43万只,“十四五”末突破40万头、100万只;农民人均草畜收入3800元以上。
拓展“科技+”服务力量
“以前都是凭经验种地,地不够平。现在这个机器是激光定位机,地平好后,水平相差两公分。”自从购进了激光平地机,加上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使用,襄南镇昌享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庆林的“菜园子”品质全面提升。
“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能让农户的‘跑水田’变成‘保水田’,一步一步实现蔬菜种植现代化。”王庆林说,数字赋能让农业生产从“靠经验”变成“靠科技”,实现大棚管理精细化。
聚焦蔬菜育苗、精品采摘,建设高标准苗床及精品蔬菜种植、采摘体验基地,襄南镇引进昌享农牧专业合作社,现有建成蔬菜大棚100座、日光温室2座。合作社负责人王庆林在榆中县有着将近20年的蔬菜种植经验,他认为现在的蔬菜种植,要走“高、大、上”的现代农业路线。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位于陇阳镇的融通协作扶贫设施蔬菜产业园,专心选育品质好、抗病强的农作物品种,发展订单农业,帮助农民增收。在产业园内的组培室里,工人们正忙着给繁育马铃薯脱毒种苗,从培养液的配置到无菌接种室接种,再到培养室里培育,产业园技术负责人魏晓光全程紧盯,确保种苗繁育的质量。
“在组培苗生产的过程中,我们用的是固体培养基,它里面的成分有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大量微量元素。经过灌装、灭菌,再到接种室接种,通过茎尖脱毒技术,一个叶子可以繁殖5至6瓶。”魏晓光告诉记者,他身后是已经繁育了15天左右的种苗,成熟后就可以下地栽植了。
脱毒马铃薯根系发达、对营养物质以及水分吸收的能力强、适应气候能力强,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被称为增收致富的“金种子”。该产业园总负责人李远志说,去年产业园产出了300多万粒马铃薯原原种,600多吨的原种,这些储存在仓内的原原种出售给县域内的合作社,原种则将以招标的方式进行销售。
连日来,玉米套种大豆作业在襄南镇袁坪村拉开春耕备耕序幕。“从去年种植的情况来看,增产后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慧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骧正查看覆膜情况,这两年,他流转了自己村和邻村的撂荒地种植玉米。马骧介绍,今年他准备沿用去年的经验方法,单一种植玉米变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玉米套种大豆。
据了解,2022年,通渭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按照“4行玉米+2行豆类模式”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大豆,在确保玉米不减产的同时,还可增收一季大豆。
大力拓展乡村旅游
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通渭县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
近年来,常家河镇在培养发展壮大山楂、金银花、花椒、光伏、农业田园综合体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以镇内的湛龙观、西宁观和古寨堡传统村落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每年4月底,在常家河镇千亩山楂园里,万亩山楂花含苞待放,游人纷沓而至赏花游园吃美食,尽情享受千亩山楂花盛宴,当地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从2019年的千亩山楂园发展到现在的万亩山楂园,常家河镇万亩山楂园已成为当地人在家门口务工赚钱的好去处。
通过做大做强赏花产业,延长产业链条,通渭县把“赏花吃果子经济”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如今,金银花、山楂树已经成为陇中高地生态通渭的靓丽名片,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李家店乡将金银花基地打造成为集民居建筑风格、农耕民族文化、特色农家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满足游客唱花,赏花,采花,品花,种花,满足游客与花为舞的愿望。景区被省美协定为书画写生采风基地。
据了解,近年来,通渭县抢抓省上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和定西打造“丝绸之路特色旅游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机遇,紧盯打造“一带一路”书画温泉休闲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基地、中国西部雾凇冰雪旅游最佳观景地、中国西部梯田风电写生摄影最佳采风地、中国西部避暑旅游最佳目的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目标,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全力打造“书画名城·康养通渭”文旅品牌,构建“红色通渭、书画通渭、耕读通渭、生态通渭、养生通渭、清洁通渭”全域旅游格局,以红色圣地、陇中风情、书画采风、温泉度假“四大游”为核心,建设通渭·中国书画名城、榜罗红色小镇、温泉康养小镇、马营梯田古镇、风雪华家岭、常家河山楂小镇、什川古城、李店金银花小镇、襄南传统古村落小镇、寺子长城小镇、鸡川苹果小镇、碧玉公主小镇“一大名城十一大景区”;推介书画、红色、温泉、古寨堡、梯田、长城、传统古村落“七张名片”;榜罗镇革命遗址和悦心国际书画村分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评选出榜罗会议旧址、悦心国际书画村、战国秦长城遗址、温泉度假村等20个“精品景点”和177个旅游景点及10条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20+36”陇中风情传统古村落被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命名为书画采风基地,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全域旅游特色。
- 2023-04-13汪尚学在临洮县调研
- 2023-04-13定西市禁毒工作会议召开
- 2023-04-13定西市通渭县:农技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2023-04-13定西市政协书画院正式成立 高永平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