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在系统性学习中突破瓶颈——甘肃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工作见闻

23-03-24 10:05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杨梦园

  一位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如何才能成长为能发挥强大示范引领作用的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他们存在哪些短板和瓶颈?这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日前,伴随着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先后在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开班,来自甘肃各地的400多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带着各自内心的疑问和期盼开启了一场“寻求答案”“求取真经”的特殊“旅程”。

  对症下药,突破“平台期”“困惑期”

  酒泉金盛源农业专业合作社拥有玉米和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近万亩,“草饲料规模化订单种植-贮存-养殖-有机肥加工-肥料回归种植”的生态循环全产业链农业模式日趋完善,全程机械化操作,吸纳2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辐射带动328户,人均实现年收入2.3万元……虽然合作社的发展势头不错,但合作社负责人毛强英的心底却始终存在着困惑。

  “多年参与种植产业,合作社发展到现在,自己感觉到了一种‘迷茫’的状态,不论是自身经验、还是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都到了一个平台期。”在甘肃农业大学参加“头雁”培育学习的毛强英说。

  “合作社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矛盾同样突出。”跟毛强英的感受一样,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头雁”培育学习的定西会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晓文说,合作社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思想认识低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困难,产业结构调整难;二是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目标,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产业较少;三是自身作为产业带头人经营能力弱,人才队伍不强;四是品牌意识不强,加工、销售、包装、营销缺少技术支撑。“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解决的问题。”

  如何帮助像毛强英、胡晓文一样的产业带头人实现新的突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针对乡村产业带头人面临的不同问题和需求,甘肃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上,采取了对症下药的办法。

  “这次‘头雁’培育项目与以往培训项目有很大的区别,培训对象主要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这一关键群体,培育方式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培训,而是包括政策解读、观摩体验、实践指导等多方面内容,是综合施策、多点发力的系统性培育,目的就是帮助学员们突破在思想理念、实践经验、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瓶颈’,让他们真正从带头人成长为‘领头雁’,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蔚俊说,在乡村振兴“头雁”培育上,甘肃将帮助学员们深刻领会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图,准确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机遇和甘肃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帮助他们从思想入手,找差距、补短板,提升层次,树立新发展理念,成为解放思想的“头雁”;帮助他们在提升本领、发展产业上当好“头雁”,引导他们研究解决特色产业怎么培、灾害风险怎么防、市场营销怎么抓、发展短板怎么补等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而引导他们敢于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好路子。

  从“诊断书”到“计划书”“规划书”

  “学员入校后,我们会对每位学员的情况进行一个系统性摸底,然后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个‘诊断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雄说,给出“诊断书”只是“头雁”培育的第一个阶段。在第二个阶段,针对学员们各自从事的领域、产业及其面临的困难问题,坚持“因材施教”抓培育,由授课专家逐一对学员给予指导,要求授课专家每周要单独跟每个学员交流指导一次,每个月要跟学员们在线上集中交流一次,要求学员在培训期间必须拿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书”。到了第三个阶段,经过大半年的实践后,要求学员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计划书”,让它最终变成一个发展的“规划书”。“届时,学员们要进行路演、展示,由专家进行再指导,学员做答辩。其间,我们还会安排学员到优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省级合作社示范社进行现场观摩交流,帮助学员开阔眼界思路,进一步完善规划书。接下来,我们还会安排专家一对一长期跟踪指导,为学员做好产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此次‘头雁’培育,我们采取的是行动学习法的培训理念,就是‘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蔚俊说,为切实提高培育的质量和效果,面向全国遴选培育机构,并深入各培育机构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3所高校分别围绕特色作物高品质生产、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经营管理示范、现代果业技术示范、品牌营销及企业管理等5个专题开展“头雁”培育工作。在开展培育前,与3所高校重点围绕项目实施、课程设置、学员管理等方面反复进行了对接,拿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培育方案》,按照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四个一”培育模式,对带头人开展为期一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力求打造一支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队伍。

  让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这次‘头雁’培育,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许多参加“头雁”培育的学员对记者说。

  “我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学习,深入挖掘合作社的发展潜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领头雁’,吸引、带动更多的薯农加入进来,带领大家共同增收致富。”胡晓文说。

  “从事肉牛养殖以来,我一直觉得合作社之间必须‘抱团’,产业才能做大做强。参加‘头雁’培育,给了各合作社之间一个交流经验、拓展思路的好机会。”甘肃省通渭县山河农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小建说。

  “‘头雁’培育不仅搭建了合作社、企业之间交流学习的平台,更营造了一个学员之间资源共享、拓展市场的平台。”甘肃省正宁县一方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小龙说,“由于地域偏远,很多政策、理论以及市场动态趋势方面的知识我们不够清楚,通过聆听专家授课以及交流学习,对我更好地把握政策信息、研判市场动态、增强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拓展市场有很大帮助。”

  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让学员们在思想的交流中碰撞出发展思路、理念的“火花”。记者注意到,参与承担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3所高校都将引导学员之间加强互动、交流、沟通作为培育计划的关键环节进行安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所有学员按地区进行了分组,目的就是方便学员之间开展交流,学院还明确要求这种交流要不少于5次。兰州大学要求学员在参加集中培训、线上学习、返岗实践之后,须返校交流、开展研讨、提交报告,进行终期答辩,力求“通过成果交流和分享,引导学员们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真正对自身企业的品牌营销和管理运行拥有更清晰的思路”。甘肃农业大学号召学员们要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获,进一步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生产经营水平和致富带富能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