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人勤春来早 春暖农家忙

23-02-27 16:3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人勤春来早,春暖农家忙。立春以来,连续几场的降雪给华亭市山乡田野披上了银装,气温也降到了“零下”。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该市农民趁着春风忙春耕、修新房的热情。

  2月26日,走进上关镇上关村村民王辉家,处处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院里院外堆满了砖块、沙石等建筑材料,王辉正忙着清理盖牛棚的地基。

  “去年,我养了五头牛,种了四亩玉米,收成不错。今年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但这牛棚太小了,打算翻修盖个大的。这不,修棚的材料都备好了。”王辉说,“农时不等人,过几天天晴了,气温回升了,就得忙地里的春耕生产农活,趁过年期间的闲余时间,先把修牛棚的地方腾宽展。”

  王辉告诉记者,去年,在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玉米采用双垄沟播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一喷三防”扎实到位,粮食喜获丰收;养殖的肉牛出栏了两头,再加上农闲时在家门口务工,一年下来,4万元轻轻松松揣进了兜里。

  在王辉的带领下,我们“分享”了刚刚过去的2022年他的“收成”:一间粮仓里整整齐齐的码满了一袋袋粮食,一池青贮的秸秆饲料发出淡淡的清香,一个不大的牛棚里头头红牛狼吞虎咽的吃着“营养餐”……

  “掏心窝子说句良心话,能有现在的好收成,都是沾了政府好政策的光。远的不说,就刚刚过去的一年,春季干旱冰冻、夏季暴雨大风、秋季高温病虫害,虽然四季有灾,但粮食还是获得了丰收,为啥?就是因为时时处处有好政策的照顾和高科技的扶持。”王辉说,“过去种地养牛,全靠‘老经验’和‘老黄历’,出力不讨好。现在种地,从种到收,市上的农技人员都会及时把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就连农资产品,都有技术人员‘保驾护航’,粮食吃上了‘科技套餐’,产量自然就‘步步高升’。就连过去是‘害’的玉米秸秆,现在青贮成牛的‘营养餐’,都成宝贝了。”

  “为了使新建的牛棚更现代科学一些,这个冬天,我到村上农家书屋,学了不少修牛棚的新技术。”对新建的牛棚,王辉成竹在胸,“棚顶要用采光保温的材料、里面要尽量宽敞亮堂、要配套修上粪池,牛的‘生活’环境好了,上膘育肥就快,养牛的效益也就上去了。”

  “养了半辈子牛,都养出感情了,这牛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看着它们吃饱了活蹦乱跳的样子,心里才踏实高兴。”王辉喜滋滋地说,“现在,国家惠农、强农、富农的政策越来越多,我们农民算是掉进了‘福窝窝’,只要人勤快,脑筋活,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问到新的一年还有什么愿望时,憨厚的王辉说:“咱农民靠天吃饭,就是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们庄稼有个好收成;同时,希望牛棚建成后,牛在‘新家’里长得更健硕,我干了几十年的‘老本行’养牛业能做的更大更强;勤耕耘还需市场稳,希望肉牛市场价格不要出现大的波动,我的收入能更多一些,日子过得能一年比一年红火。”

  通讯员 张小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