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歌剧《不遥远的胡麻岭》求真之路:服装道具最大程度还原场景

23-02-18 14:4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任磊

  本网记者 任磊

  早晨咥一碗兰州牛肉面,晚上涮一顿重庆火锅,兰渝铁路的贯通,让众多美食家尽享“舌尖诱惑”。

  随着歌剧《不遥远的胡麻岭》即将上演,其重要道具“重庆九宫格火锅”更是让人垂涎欲滴,逼真的样子几乎做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只见,桌上纹理细腻、肉质鲜嫩的羊肉卷,水灵灵、翠色欲滴的青菜,加上莲藕、面筋等满满一桌“火锅大餐”,让人欲罢不能!殊不知,这满桌的“新鲜”食材,却让甘肃省歌剧院舞美道具制作师王忠林和他的徒弟杨志航费尽了心思。

  “这些羊肉卷、菜叶,都是使用不同材料反复试验,才达到如此逼真的效果。光是制作羊肉卷的材料,从硅胶到环氧树脂,从水晶土到橡皮泥、彩泥,我们都试了个遍,有的无法定型,有的定型后会裂口子,有的做出来颜色不对。”王忠林说,目前制作的羊肉卷用到的一种胶,需要加热后在其冷却的过程中把形状捏出来,调色也做过很多次试验,太红不行,太粉不像羊肉,翻来覆去地尝试,最终找到了和实物接近的颜色。工作人员透露说,为了保证羊肉卷的新鲜程度,每次演出需要专门用亮光油进行保养。

  据记者了解,在《不遥远的胡麻岭》中,从火锅大餐到铁锨、镐等开凿隧道的工具,王忠林和徒弟杨志航精心制作了百余件道具。“道具是演员表演过程中肢体的延伸,好的道具会给演员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王忠林说,舞台表演的道具最大的特点就是要逼真,作为现代戏的舞台道具,不能对生活用品照搬,还要配合演员表演和舞台灯光达成视觉上的统一,这对道具制作来说也是一次考验。

  胡麻岭隧道是兰渝铁路的头号重难点工程,它最后173米处因为地质结构的特殊,被称作“在豆腐脑里打洞”,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业面坍塌、泥浆喷涌的情况时常出现。为了还原胡麻岭隧道的建设场景,中铁十九局特地为剧组提供十多套工装作为演出服装,装设计师靳艳和杨志航在演出服装做旧上大费周折,而最难的卡在了“泥浆点儿”的处理上。

  在剧组采风过程中,靳艳仔细观察了隧道建设者的衣服,哪些地方磨损严重、哪些地方泥浆点儿多、哪些地方泥浆点儿少……为了达到最佳舞台效果,前后尝试制作泥浆点儿的衣服就用了60多套。“不同材料质的衣服,呈现的效果都不一样。”最终,靳艳向北京多位舞台服装制作老师求教,并根据老师的建议,使用发泡胶和颜料混合后加热,再找准角度甩在衣服上。“在舞台上,泥浆点不能平面化,要有立体感,而且制作材料不能吃光,否则在舞台灯光下就看不到了。”

  靳艳说,泥浆点儿处理的温度要求控制在200度左右,光是熨斗就烫坏了两三个,全部演出服处理完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

  除了服装,在表面光滑的雨靴上附着制作泥浆点难度更大。起初颜色状态不合适,本着精益求精的艺术匠心,服装组买来橡胶水一点一点清洗,十几双靴子返工清洗就用了十多天,然后再用发泡胶调色重新制作,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靳艳说:“雨靴完成制作前后耗时半个月,算是一次大考,但是大家都认为,为了《不遥远的胡麻岭》,值得!”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