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合作:聚焦“三农”工作重点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原标题:合作市:聚焦“三农”工作重点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2年以来,合作市坚持农牧业农牧村优先发展,守底线、提质效、美环境、善治理,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村稳定繁荣、农牧民增收致富,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全州第一。
聚焦“守底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三农”工作的底线性任务。精准精细监测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网格化动态监测19户108人“三类户”,消除55户297人返贫致贫风险。落实落细帮扶措施。整合1.83亿元财政衔接、东西部协作等资金,实施150个补短板、固成果、促振兴的好项目,脱贫基础更加稳固。利用天津消费帮扶等多种形式,销售农特产品1.37亿元。用心用力增加收入。因人施策帮助就业,落实劳务奖补资金84万元,劳务输转6473人,市域内项目带动290人就业,创收1.3亿元。华羚产业扶贫案例荣获全球最佳减贫案例,2021年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考核和东西部协作考核均取得“好”的等次。
聚焦“提质效”,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把产业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重点抓产业。投资7.4亿元推进“八万”工程,实施牦牛乳加工、中藏药材仓储中心、冷链物流及中央厨房等17个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打造牦牛提纯复壮、藏羊养殖和藏中药材等23个种养殖示范基地,种养、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牧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牛羊饲粮药菌”六大特色产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农旅融合活产业。投资1.7亿元成功创建卡加曼国家3A级景区,精心打造加拉尕玛、录豆囊等为代表的农业观光、文化旅游、一二三产融合类旅游专业村,促进产业融合、产品创新、旅游服务等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主体强产业。投入2658万元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高标准创建134家“五有”合作社,4000万元滨海新区社会帮扶资金作为39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注入甘南津街建设项目,打造“城市带动型”村集体经济,那吾镇、卡加曼乡路衍经济成功做法被评为全省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聚焦“美环境”,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基础工程。抓建设夯基础。以破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瓶颈制约为突破口,投入11.5亿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质量建设34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打造7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合和公路、快速通道等一批惠及农牧村的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麻参公路被评为陇原“最美农村路”。抓环境提颜值。常态化精细化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工程有序推进,建成勒秀安果村、卡加曼新集村污水处理站,创建德吾录河卡加曼段“美丽幸福河湖”试点,改造提升农牧村户厕278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做到了治脏治乱治污出实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强服务提品质。投资1.6亿元改善办学条件,落实90.6万元教育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7%,高于全州平均值0.52个百分点,高级中学本科录取率达60.7%,高于去年16个百分点。投资2.95亿元年内建成市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治中心,持续对市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扩容升级。
聚焦“善治理”,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把乡村治理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强基层基础。牢固树立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乡镇党委书记兼任寺庙办主任,68名懂藏汉“双语”、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市直事业单位干部调配到乡镇,18名跟党走、能干事的后备村干部调整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健全治理体系。综治中心、三维中心、舆情指挥服务中心并轨运行,三级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纵深推进“8+”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优化配齐259名网格长和1616名联户长,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疑难复杂问题化解率达98%以上。夯实思想根基。精心打造甘南州合作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扎实推进“党亲·国好·法大·家乡美”教育实践活动,宗教和顺社会和睦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
合作市将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牧民群众生活品质,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车贵全)
内容来源 | 微羚城
- 2023-02-13俞成辉一行赴山东水发集团对接洽谈工作
- 2023-02-10俞成辉带队赴山东财经大学考察对接工作
- 2023-02-10《青绿甘南》第三集:音声相和
- 2023-02-09【甘快说】甘南临潭县开展“四下乡”活动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