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乡村·新视觉】小灯笼映红乡村振兴路

22-12-07 08:4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乡村·新视觉】

  小灯笼映红乡村振兴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通讯员 李顺民

  立冬时节,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庄浪县水洛镇宫灯产业园里,制塑机飞速运转,进料口红色塑料颗粒被吸入机体内,生产成宫灯底盘,从出品流水线源源不断地滑落出来。

  “再也不用向外进购宫灯部件了。”看着制塑机生产宫灯底盘的情景,负责人宋小霞欣慰地说。

  5年前,水洛镇吊沟村妇女宋小霞,在庄浪县水洛镇扶持下,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学习掌握了宫灯生产技术,借助吊沟村闲置的房舍,建成了宫灯生产车间,开始发展宫灯产业。

  宫灯产业刚起步时,车间只能从事简单组装生产。生产宫灯的底盘、流苏穗子、钢丝框架等全部构件都是从藁城区进购来的。“这样的产业现状存在产业链条短、生产成本高等短板。”宋小霞说,有时候受疫情影响运输不便,生产部件极有可能断供。

  要把小灯笼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就必须补齐短板,推进宫灯产业由单一的组装生产升级为全链生产。庄浪县组织专人前往石家庄市藁城区,考察了当地宫灯产业全链生产情况。

  随后,经过调研和市场分析,庄浪县在工业集中区建成了庄浪县宫灯产业园,扶持宫灯产业领办人宋小霞入驻园区,在园区内投产了宫灯底盘生产线、宫灯钢丝框架生产线、灯饰印染生产线。

  “自从这些生产线投产后,生产宫灯的部件全部在园区里可以生产出来,实现了部件本地自给。”在制塑机旁边,宋小霞指着上料桶里的红色塑料颗粒,“这些塑料颗粒是废旧农膜的初加工产品,用来生产宫灯底盘,为废旧农膜再利用找到了新出路,形成了循环产业链。”

  宫灯产业兴起来,带动群众富起来。

  “村里办起了宫灯厂,每月有了一笔收入,可以用来开支家里的日常花销,帮助家里过好日子。”65岁的良邑镇杨王村村民杨宝怀说,每天他到村里的宫灯厂组装宫灯框架,厂里计件支付工资,他每个月能挣到1800元的工资。

  庄浪县宫灯产业园区生产的宫灯部件,不仅满足了全县宫灯生产的需求,而且每生产一盏宫灯可以节约成本0.5元钱。宋小霞说,照这样计算,全县每年生产宫灯1000万盏,可以节约生产成本500万元。

  在宫灯产业园带动下,庄浪县9个乡镇建办宫灯就业工厂24个。良邑镇杨王村借助空置期间的果品分拣场地,办起了宫灯就业工厂,从庄浪县宫灯产业园区采购宫灯部件,吸纳村里的中老年人生产宫灯,既增加了中老年人的收入,又丰富了中老年人的生活。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个新型产业在庄浪县乡村立稳脚跟、壮大规模,再从简单的组装模式发展为全链生产,不仅为附近群众带来增收致富的机会,更是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实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